2017年,即郑问逝世的当年,台湾大辣出版了《刺客列传》精装版。
封面构图以白底为主,简洁大气,中西合璧,烫金的英文书名是点睛之笔。
这是大辣第二次出版这部全彩作品,不仅封面重新设计,装帧升级为硬皮锁线精装,纸和印刷都非常棒。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内容,五篇刺客故事之外,又收录了三个短篇故事。
八篇故事当年是1985年开始在同一本杂志上连续刊登的,时间跨度很短,但郑问极力在八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创作技法,令人赞叹。
第一篇《曹沫》人物写实,下图光头武者肌肉虬结的手臂,白衣文官的面部光线、轮廓肌肉、大耳垂得以突出。
当时的郑问已突破传统连环画的风格,运用分镜表现连贯的动作。蓝衣武者纵跃、旋转钟体的同时力推、利用旋转加移动的惯性脚下四两拨千斤、单掌托钟,这一连串动作描绘得明白漂亮。
画面布局不拘一格,色彩、细节到位,堪比画集。
第二篇的画风有所变化,人物的相貌身型不再追求完美。
专诸的“宴会刺杀技”,掷出的匕首利用汤菜的折射,最终击中目标。这是从打水漂中悟出的武艺吧……
专诸死后,其子被优待。这鼻子毫无违和感。
尽管《刺客列传》的故事都来自《史记》,但郑问在编剧上已经游刃有余。《聂政》这篇就是以车夫的视角开始。
大师给没有名字的士兵甲乙丙丁,都赋予了一张有个性的脸。
这张背影很有气势,美中不足的是画面中央的倒背手,竟然是六指。
本书中,荆轲的故事应该是最熟悉的。但您能想到太子丹(下图哭者)、19岁的秦舞阳是这样的长相吗?
秦宫外院、步道景观的独特画法。
百官百态,荆轲背影也是本书封面采用的图。
三个附加短篇,是郑问运用彩墨创作的试水作品,是早于《刺客列传》创作的原创故事。窃以为,没有了《史记》原作的束缚,这三篇作品更加好看。
作为彩墨画处女作,《最后的决斗》在色彩运用上很肆意。
《剑仙传奇》讲述了一个拜师的故事,菩萨、剑仙、狐妖。
郑问标志性的“哭笑不得脸”,已初现端倪。
最后一篇《刽子手》,借一个冰冷的职业,述说了一个温情的故事。
这样的用色与构图,在几年后的港漫《风云》中被马荣成频繁使用。
最后一页特写中,这五官、发型、胡须、特别是额头青筋,是妥妥地向黄河大侠于承惠先生致敬啊。
大辣的两版《刺客列传》相比,精装版在画面裁边上不如简装版完整,但瑕不掩瑜,装帧、内容、文案等各方面都是精装版完胜,以至于市场反应很好,我买入时已经是二刷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