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类的相貌就各有不同,即使是双生子,仔细看也能看出不同来。但是偏偏有些人之间毫无关系,却长得十分的相似,甚至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宋朝的时候就有女子假冒在靖康年间失踪的柔福公主。此女在靖康之乱的死后意外救下了宫中的一个婢女,从婢女口中得知自己的样貌和柔福公主相似,又得知了不少宫中的秘闻,于是为了贪图富贵,假冒柔福公主,享受了十几年的荣华富贵,直到显仁太后回宫后才识破,原来柔福公主早在靖康之乱后没多久就死在了路上。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女名曰姚滴珠,从小家境富裕,备受宠爱,长大后父母听信了媒婆的话,将她嫁给了隔壁村潘甲为妻,潘甲是个落魄户,他的父母十分不好相与,滴珠又十指不沾洋葱水,公婆动不动就辱骂她,还好潘甲是个会宽慰人的,夫妻两也浓情蜜意了一段时间。
后来潘甲外出做生意,滴珠和公婆间的关系就更难相处了。直到一天被公婆辱骂后,滴珠无法忍受,偷偷的准备回娘家。她来到河边时候因为少不经事,竟然被一个混子汪锡骗到了家里。
这汪锡有一处宅子十分的雅致,准备拐带一些妇女回来,认做亲戚,然后招来一些浪荡子弟,到这里寻欢作乐,等时机到了又会将其买去为娼。
滴珠来到此处,被这里的雅致幽静吸引,汪锡又安排了一个婆子对她进行劝说,她本就对婚后生活不不满,此时竟被说动,决定先留下来。没多就汪锡就找来了一个大官人——吴朝奉来相看滴珠,滴珠也看上了对方,自此就成了吴朝奉养在外面的一个外室,那汪锡和婆子也从吴朝奉出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于此同时,滴珠的公婆发现儿媳妇不见了,忙去河边寻找,听一人说早上有一妇人曾经渡船过河,公婆俩料想是儿媳妇自己回娘家去了,也没有去找。有过了十日,滴珠的父母派人来看望的闺女,这才得知滴珠不见了。滴珠的父母认定是公婆逼死了自己的女儿,公婆认定是亲家藏匿滴珠,两家最后告到了县衙。
县太爷见两家你推我嚷的,就先对潘公用了刑,潘公说,河边有人见过滴珠过河,滴珠定是回了娘家,准备二嫁。县太爷听了有理,又对滴珠的父亲用刑,滴珠父亲说一个大人,如何能藏得下,就算再嫁,也肯定会被人知道的。这县太爷也断不清了,只能认定是滴珠父亲的责任,让他把滴珠找出来。姚公叫苦不迭,只能许下赏钱,下寻人的帖子。
转眼就过了两年。姚家的一个亲戚,周少溪在浙江做买卖的时候,逛青楼遇到了一个女子,长相和滴珠一般无二,以为是滴珠被拐卖到了青楼里,忙给滴珠的家里去了消息,滴珠的哥哥姚乙立马来了浙江,准备将妹子赎回去。姚乙见到那青楼女子之后立马就认出了自己的妹子,可上前招呼,对方却没有回应,料想是被青楼看管,无法与亲人相认,于是姚乙就化身嫖客,买下对方一晚,准备进一步确认是否是自己的妹子。
怎知见到对方后,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妹子,女子名叫郑月娥。姚乙钱都花了,确认对方并不是自己的妹子后,也没有浪费钱财,和对方云雨一番后聊了起来。
郑月娥本是良家子,嫁给一个姜秀才为妾,后来主母容不下她,那秀才也忘恩负义,将她卖到了青楼里。讲到这,郑月娥便心生一计,她让姚乙直接认下她这个妹子,如此她便能脱身,姚家的官司也可以了结。姚乙也想尽快解决了缠了家里两年的诉讼,他身上还有广缉文书,不怕那老鸨不放人。于是便同意了郑月娥的提议。
随后姚乙为郑月娥赎身,还告到了当地的衙门,衙门认定姜秀才拐卖妇女,革了其功名。姚乙带着妹子回家,解了诉讼,郑月娥被潘甲带回家。
谁知第二天潘甲就找到了县太爷,说昨日领去的不是自己的妻子,毕竟夫妻之间还是比较了解的,只一晚,他就认了出来。县太爷听他说的有几分道理,便让其回去等候消息,然后张贴了告示,说姚滴珠已经找到了,两家都已经撤诉,不得再行告扰。暗地里,县太爷派人观察动静。
另一边的汪锡看到了告示,带着家里的婆子来到告示旁边,汪锡指手画脚的将给王婆听,两人不知早已经被捕快盯上了,捕快尾随而至,两人还在说终于可以放下心的时候,被捕快按住,准备缉拿,汪锡见状跑了,只留下那婆子,婆子只好带着捕快找到了姚滴珠的住处。
随后真相大白,婆子上吊自尽,不久后汪锡也被捉拿归案。姚滴珠被潘甲领回了家。姚乙以假乱真,被判去充军,他尚未成亲,郑月娥觉得是自己连累的他,随了姚乙去做军妻。直到遇到大赦,夫妇二人才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