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是一种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观察与课后研讨三个阶段,课堂观察与传统精品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前充分了解教学设计课中,不仅关注教师如何教更关注学生如何学课后依据课堂观察的事实进行研讨。
课前准备:
1.课前会议首先要了解课情。此时的了解课情是了解课程内容,、学生情况、学习目标、教学环节设计、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但不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打磨和优化。
2.课前会议要确定观察点。课堂观察观什么?在没有预设任务或目标的情况下,不同的课堂观察主体观察的内容和重点都可能是不同的,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不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生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情况,同时课堂是多元的呈现,教师不能看到并研究所有的方面,因此必须确定观察的角度和主题。
在课前会议中,观察者与职教教师需要协商确定观察点,观察者之间也需要确定观察分工,并根据讨论结果设计观察工具。
课中观察:
根据确定的观察角度和设计的观察记录工具,记录师生相关的状态表现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以及自己的思考。
课堂观察需要注意:
1.树立实证意识。因为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改进教学,基于事实和证据开展研究是关键,因此实证意识很重要,在过程中要避免主观评判,都用客观视角。
2.关注自己的注意焦点。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需从以往的只观察“执教教师如何教”转向观察“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执教教师“提供了什么样的内容”,“设计了什么样的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等问题。
3.选择适合观察的位置,课堂观察时要按照观察任务来选择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真实信息,而不是仅仅坐在教室后排观察时,要注意不能影响教学进程。
课后研讨:
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研讨,依据事实分析学生的学习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探讨如何开展更有效的教学。研讨的几个要素:描述,分析,思考,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