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无为是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老子》有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收秦朝灭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无为”治术,提出重农抑商;勤俭节约,商人禁止“衣丝乘车”;轻徭薄赋;约法省刑。这样的结果就是“上无为而下有为,无治而无不治,无为而无不为”,形成“文景盛世”。而这一治术便是源于黄老之学,他主张君主治国要无为而治,因此西汉皇帝和官员都十分崇尚黄老之学,窦太后甚至逼迫汉武帝裁掉了一些崇尚儒学的官员。
这种无为的思想来源于“道”,“道”的基本意义在于其“自然本性”,也就是清静无为,只有清静,才能无为,才能不争,因此,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我们又认为清净无为是基本特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清静无为是天下正道。
无为思想对中国政治产生不小影响,汉初黄老政治,形成“文景盛世”;唐初定道教为国教,形成“贞观之治”;明初休养生息,形成“仁宣之治”;清初轻税减负形成“康乾盛世”。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体现“道”的无为思想,它刺中修身养性,重视精神调养,提倡无欲无求,主张顺其自然。
清静无为是治国之学,也是修身养性之学。我们应当从文学著作中汲取道家无为思想,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素养,做到以无形胜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