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过来人劝你,如果谈恋爱时不注重仪式千万不要结婚,否则婚后的生活一地鸡毛。”
一个散发着埋怨的标题引起了陷在甜蜜恋爱里即将准备考虑结婚的我。
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帖子,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房间里的地上满是垃圾和衣服,孩子在一边大哭,孩子的爸爸则在一边安稳的吃饭。
博主一边拍摄,一边控诉她丈夫婚前就不曾给过她任何形式的浪漫,而婚后的生活加上孩子就显得更加平庸。
弹幕上也是一片支持婚前恋爱没有仪式,婚后就不会好好珍惜对方的言论:
“你这还不及我的一半,搞对象那会从没过节日,现在结了婚就看孩子,老公下了班就知道睡觉也不知道说句好听的!”
“恋爱时顶多请我吃过饭,婚后从没出去过!”
“你们都没我老公厉害,谈恋爱吃饭还要AA!”
可想而知,让我一个即将考虑结婚的人大受震撼。
我和我男朋友虽然也过一些情侣节日,但次数很少,也就仅限于吃顿火锅。
并且是互相请吃饭,这次他请,下次我请这种。
在这些言论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我未来和她们一样的恐怖婚后生活。
于是,我开始把那些礼物和活动对标成为他婚前珍惜我的证据,更是记下了那些婚后怨妇的教训:
“婚前谈恋爱不过节日买礼物,婚后更不要指望他珍惜你。”
02
在之后的每个情侣节日里,我都会暗示他我想要什么礼物。
我和其他小女生喜欢的东西并无两样,玩偶,鲜花,有时或者是一些化妆品。
他笑我,怎么会突然喜欢这些小玩意,又要当成礼物送给你,既然是礼物还要我自己选。
我回答说,我一直喜欢这些东西,只是你不知道算了。我不挑礼物可以,那你每次送的都不能重样。
可我的心里已经在暗戳戳地想:
看来你果然没把我放在心上,否则怎么连我喜欢的东西都不知道。
虽然他每次都送给我东西时我的心里是开心的,可开心过后又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
有时甚至别扭的感觉超过了他当时送我的开心。
但当他每次都会精心挑选的礼物送到我跟前时,我会认为他按照视频上所描述的确实是一个可考虑结婚的对象。
可还没等我暗示他我们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升级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03
在周年纪念时,他的一个不对我心思的礼物成为我们吵架的话题。
吵着吵着,他的一句话让我脑子突然短路,无法再去反驳。
他说:“果然,女人都是物质的。”
我不反驳是因为他为什么会知道这样一句话。所以他真的也是一直在揣测我是怎样的人么?难道这是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吗?
细细想来,这是网络技术的普及迅速的特点所造成的。
即使我们哪里也不去,也可以通过手机知道各个地方的新鲜事。
坏处就是,让我们得认识更加局限性。
比如上述视频中的丈夫,有可能他在婚前就显露出了一些不可靠的因素,但由于女方沉浸在幸福中,却完全没有察觉出来。
但基于她的视频我们也就只能知道她的丈夫不搞形式主义,而婚后也不负责任。
像这样的负面事件传播速度比正面事件的消息更快。
渐渐的,“奇葩丈夫”也就比“神仙老公”数量多了。
而我也就有了理所当然的“不送礼物就是不珍惜你”的怪诞心理。
假使我继续抱着这种心理,那么现在不会吵架以后也会出现缝隙。
想到这,我认真回忆了之前和他的相处。
他很照顾我,知道我喜欢吃火锅里的虾,每次都亲手包好虾,放在我的碗里。
他很细心,在我大半夜想吃蛋糕时也会跑到每个即将要关门的蛋糕店去问“还有没有蛋糕”,甚至最后为了我能吃上蛋糕,亲手为我做。
但他记性不太好,经常被我“今天是什么日子”的问题给难住。
总体来说,他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他和我一样都是一个普通人。
但爱不就是在知道他的缺点之后依然接受他么?
我看着他,认真的说:
“我过去认为物质可以和爱情对等,但现在我并不这样想了,并且愿意和你试一试没有物质的节日我们会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他露出吃惊的模样,接着不好意思的对我道歉:
“其实,我刚才说的话也是乱说的,我没有那么想过的。”
因为网络上的事件而影响到我的生活和交往,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而此时的更加明白了两个人相处最重要应该是真诚,而不是所谓的形式主义浪漫。
毕竟相爱的人每天都可以过成节日,而不爱的人即使隆重过节日也会不觉得有趣。
我也有更多的信心在不看这些视频时也能悟出属于我和他的恋爱观。
最后愿你,或早或晚,遇到普通而踏实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