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在看书,皮蛋先生在搞卫生。后来,皮蛋先生说了几句,我的情绪就起来了,后来我们引发了争吵。最后,他说:“我只是想跟你说,你与其看书,倒不如去像我姐一样去考几个能带来经济收入的证。”我闭上眼睛,开始回忆我们刚刚的冲突是怎么引起的。或许与沟通方式有关,但有一点我能肯定的是,我内心的不被认可的小孩跳出来了。
我并没有听出皮蛋先生所表达的意思,我听到的意思是,皮蛋先生认为我不该读书,每天都在看书和写作,又不能变成钱。当我接收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我的内在小孩瞬间就跳出来了。
我刚开始在辩解:“这是我的精神财富,读书丰富了我的灵魂。”
后来,我发出了嘲讽之声:“不读书的人永远不知道读书有多重要。”我在含沙射影地指明皮蛋先生平时不读书,还要否定我读书的意义。
再后来,我绝望了,放弃沟通:“你还是不要说话了,你永远也不会懂我,我们永远不会在一个频道上。”
现在回忆起来,或许,我以前每一次跟皮蛋先生的争吵都会是这个套路。很幸运,就在冲突发生之前正在阅读《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中的这段。
二、反思:投射反应和镜像反应
书中原文:
1、投射反应(P156):所有的感知都是你内心动态和过程的投射。因此,无论你在伴侣身上看到什么,那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可能并不赞同这个说法,你会看着伴侣的做法,一口咬定:“我才不会这么做。”然而,投射更多涉及到一个人表达的态度和感受,而不是实际行动本身。因此,尽管你也许永远也不会那么做,但引起这种行为背后的东西却一直深藏在你的内心。你觉得自己的做法比伴侣的做法更好,只不过是试图否认自己不讨喜的一面。当你将伴侣于其他人视为自己的投射时,就会提升意识,走向成熟。通过接纳投射,你可以收回自己的一部分。一旦两者融合,投射就会变成宝贵的馈赠。
P157练习:1、我不喜欢伴侣批评或否定我做的事情(否定我阅读和写作的价值)
2、我认为这种行为背后的态度是(批评和不支持)(批评我不该花那么多的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而忽略了自己本该做的事情,比如照顾孩子和打扫,或者帮助家里减轻经济压力)
3、我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态度,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我否认他钓鱼,刷手机,我认为他忽略了自己本该做的事情,比如陪伴我和孩子,帮助我分担家务,赚兼职收入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4、这种态度收到(受重视和归属感需求)的影响。
2、书中原文(P120):镜像反应
在镜像反应中,我了解到“你对待伴侣的方式(和伴侣对待你的方式),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你可能不喜欢伴侣对你说话的方式,或是他对待你的方式,但如果你深入探索内心,就会发现自己心灵的另一面(审判者、邢训师、批评家)正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练习( P121):1、我不喜欢伴侣像这样对我说话(否定我做事的价值,建议我怎么做)
2、当他这样对我说话,我就感觉到是在批评我、责备我和忽略我的感受。(我认为他在批评我花太多的时间读书阅读,而忽略了孩子和家务,以及家里的经济压力)
3、我能看得出,我有(10%)在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我有时候会厌倦自己因为阅读而没有陪伴孩子,讨厌自己因为想读书而错过了景玲推荐的居家办公的工作,但是我更多的时候是忽略了自己的这种感受,反而以埋怨伴侣来让自己心安,比如埋怨他不陪伴孩子,甚至埋怨他赚钱不够多)
三、惊喜发现
原来真如书上所说,每一次冲突都是自我成长的机会。今天争吵后,我觉察到了自己身上的镜像反应和投射反应,突然想对皮蛋先生说抱歉,但是最终我也没说出口。以后,要珍惜每一次冲突,一定要让自己扒开它丑陋的外衣去探索其中美好的馈赠。
晚上洗澡的时候,内心突然有个声音说:“尽管现在的经济压力很大,甚至我们可能被打回原形,但是我还是愿意和你承担的。”听到这句话,我自己也挺吃惊的,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我内心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