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对伴侣的期待,就是对理想父母的期待
早上起床后,我在洗手间听到皮蛋先生大喊:“媳妇儿,我饿了。”我说:“饿了,你就自己弄早餐啊。”他说:“我不会啊。”我没有再说话了,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次,他对我说:“妈,我今天穿哪条裤子?啊!我把你当我妈了。”
在《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中提到我们对理想父母的期望会投射到伴侣身上。换句话说,我们对伴侣的期待,就是对自己理想父母的期待。皮蛋先生把我当妈,希望我能像妈妈一样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忽然很容易理解过年期间婆婆对儿子的行为了。她会每天给儿子烧洗脚水并泡好艾叶,再端到儿子面前。儿子不及时吃饭的时候,她会把饭菜装好送到儿子面前。似乎,在妈妈面前,儿子永远是那个需要照顾的儿子。
而我,何尝又不是把皮蛋先生当理想爸爸,我希望他能时常陪着我身边,关心我,呵护我,满足我被爱的需要。
二、镜像反应
《亲密关系——寻找自我的旅程》P119:伴侣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反应出了你的内心体验,帮你提升意识并接纳自己。亲密关系中的镜像效应能帮你了解到:1、你对待伴侣的方式,反映了你对待自己的方式。2、伴侣对待你的方式,反映了你对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通过指责或批评攻击了伴侣,你逆袭就在受这种攻击的影响。如果你口头诋毁伴侣,同时就 诋毁自己,并在情绪和身体上受到了诋毁的负面能量。
P114:所有的评判都是自我评判,你在伴侣身上看到的东西,正是你在自己身上看到的东西,你对伴侣做的事,也是你对自己做的事。
早餐时间,因为和皮蛋先生育儿观念的不同,引发了一次争吵。 皮蛋先生责备我没有把孩子教育好,我责备皮蛋先生自己不好好学习还总是批评我的养育方式。后来我说:“你从未接纳过他、理解过他、认同过他。”正是这句很日常的话,让我忽然领悟到,我又何尝理解过自己、接纳过自己、认同过自己。我感觉到这是来自内心的声音。我闭上眼睛想用心感受这个声音,我感觉到自己身体里有股呼之欲出的气流压在胸口,但是咽喉部堵塞。这个感觉很熟悉,我知道,这一定是来自潜意识的感觉,只是我自己还没能掌控它。
我想,我应该用心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自己残缺的内心。我只有让自己接受现实,才能用心去缝补和疗愈。
三、我看到了自己的牺牲者心态
争吵的时候,皮蛋先生就会说话很大声。我对他说:“你看你说话声音这么大。”他也会不甘示弱地说:“我说话声音就这么大。”这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对话,但是这一次我看到了自己的受害者心态。因为他说话很大声,似乎是把自己放到高姿态,而我说话轻声细语,似乎在放低自己的心态,我牺牲了自己的姿态,为的是让自己心安,这种心安在告诉自己:“我是个牺牲者,我是弱小的,我是被掌控的。 ”
有牺牲者就会有放纵者,我要让自己脱离牺牲者心态。书上说:“一旦你对自己的牺牲心态有所自觉,就能把全部精神集中在来自中心的力量上,并要求爱来引导你走出牺牲的模式。”这句话太高深,我并不明白,但是我会继续探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