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缺学科体育班”的培训终于结束了,五天时间,其实很短,但是为什么又说终于结束了呢?我想,大多数老师是不愿意参加的,这五天的每一天都是煎熬。而对于怀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来参加培训的,虽然不能说收获满满,但是这五天的培训对于自己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体验的。
首先,授课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令人佩服,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枕,对待工作的认真。培训这几天,正好是我县教职工篮球赛,而作为体育老师的他们,必然是有工作安排的,他们有的担任裁判,有的担任工作人员,每天下午培训结束后,他们又要赶赴体育馆继续工作。比如何冬梅老师和黄碧群老师,经常白天培训,晚上连续做两场比赛的裁判,还有叶燕妹老师和陈伟志老师,下午培训结束后,在技术台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就算如此,在培训时他们依旧以饱满的热情给我们授课,总是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我们技术指导,总是反反复复地带着我们训练。所以,他们的优秀是必然。
其次,这五天对于我们体育班的学员来说,是一个绝佳的运动放松的机会。其实,平时热爱运动的老师不多,在学校又忙于工作,在家又忙于带娃,每天运动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像这几天培训一样大汗淋漓的运动了。而运动,是最好的减压方法,所以,利用这五天时间,放下工作,好好享受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也是非常不错的。
最后,我们学到了什么?黄碧群老师的《不忘初心潜心教育》和《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在”双减”的政策下如何上好体育课》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的改革趋势。虽然我们大多数老师回到学校都不教体育的,但是学科不分家,带领我们的孩子科学地强身健体,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黄老师还带我们一起学习《课桌操》,这是一套简单实用的课间操,运动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下雨天、特别炎热的夏天,这套操都非常适合带领学生做。
叶运妹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小学篮球课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分析了她对体育新课标改革的一些看法。理论离不开实践,叶老师亲自带我们学习简单的篮球知识,并带着我们学习了篮球操,大大增加了学习篮球的趣味性。一个下午练下来,大家畅快淋漓地出了一身大汗,既达到了运动的效果,还学到一个非常实用的篮球知识,在今后无论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都可以进行简单的指导。这让我想起了去年体育培训,叶老师带我们学习花样跳绳的情景,学习结束后的那个学期,我们学校刚好举行了花样跳绳比赛,作为班主任的我,培训学习到的东西正好派上用场,最后我们班的孩子也为全校师生奉献了精彩的集体花样跳绳。学习有时候就是这样,指不定什么时间就改变了我们,指不定什么时间学习到的东西就派上用场。
何冬梅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体育教学如何做好准备活动》的话题,围绕“体育课教学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体育课教学准备活动要注意什么?体育课教学怎样做好准备活动?”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何老师还找来了自己读书时期与同学一起创作的“击掌操”,让我们体验了一番体育与美术的完美结合,并认真地带领我们学习这套操。这套操简单实用,技术性没那么强,非常适合我们这些非体育专业的老师学习以及指导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这套操有着无限的变化,在体育创作方面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陈伟志老师从理论上教会我们《体育的游戏规则》,理论联系实践,他还带领学员们现场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体育游戏的乐趣,提升了自己的体育专业素养。
实验中学王当魁老师带来体育教师口令和队形队列的实操课,指导我们掌握队列队形常用的专业术语、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初步形成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何武老师带来一堂精彩的足球的入门教学,何老师从如何运球、传球技巧等几方面进行讲授,让我们认识并学到了足球基本的运球要领。
用心参与,必有所获!未来农村学校教师的一师多能,跨学科教学,是大势所趋,跨学科融合教学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所以,转变观念,不以我不教这一科就不需要学习这一科为借口,跨学科学习,给自己以及孩子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