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杂谈:大唐中期的一位政治保姆
作者\夜雨一江
2012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选年,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就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法国四个国家,进入换届选举之年,此外,还有墨西哥、韩国、西班牙、蒙古、委内瑞拉、多米尼加、东帝汶、冰岛、加纳、肯尼亚、马里、塞拉利昂共和国、莱索托、也门等58个国家都要进行选举。
哈哈,江山依旧,政治改革,人亊更迭,这似乎成了人类发展进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律。在这风云变幻,棋局收官之时,不知如何,我却想起了唐代的一位慱亦名匠,政坛高手李泌。
李泌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天才,中唐最具魅力指数的明星职业经理人。他曾以经天纬地之才和宁静淡泊之志,实现了出世入世的自由切换,一生经历惊心动魄又闲云野鹤的四次政治下野和五次离开京城,达到了集隐士、谋士甚至术士于一身的高度默契统一,且常能在凶险的官场里全身而退,四个皇帝都争着给他授官而不受,几乎就是一种不朽传说。有如神仙般传奇的一生,兴之所至,可以指点江山。意兴阑珊时,又可以退隐江湖弃功名如敝履,无愧于“神仙宰相”之称。
李泌字长源,唐朝中叶人,自幼时以“奇童”得唐玄宗赏识,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帝,其间四落四起,终位至宰相,积功累封邺县侯。李唐江山遭安史之大劫而能不易姓变色,实倚仗两人之力:外,武倚郭子仪东征西讨;内,文仗李泌运筹帷幄。
李泌不但在军事上出谋划策,以智力决胜千里之外,以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居功卓著;而且于当时李辅国、元载等权佞横行无忌之时,为朝廷选荐、保全了一批将帅,中唐名将韩晃、李晟、马燧等,舍李泌则难建功立业。
至于处理与李唐中兴至关重要的同回鹘、吐蕃等异族关系,李泌献言建策,为当时李唐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其他如兴屯田、定人事、开财源等,李泌也无不与之,多谋善断,屡见奇效。以一身而胜任总长、外长、财长数职,此为李泌功之奇。
李泌幼年时就以才思敏捷著名,被誉为“神童”。有一次,宰相张九龄准备拔用一位德才不高,个性比较软弱,而且肯听话的官员。李泌那时只有七岁,他很率直的对张九龄说:“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意思是说:相公您自己也是平民出身,处理国家大事,素来便有正直无私的清誉,难道您也喜欢低声下气而缺乏节操的软性人才吗?张九龄听了他的话,非常惊讶,马上很慎重的认错,改口叫他小友。
那一年,正赶上唐玄宗亲自登楼选拔天下文士,张九龄说起了李泌,玄宗立即派人把李泌接到宫中。李泌进宫时,玄宗正和宰相张说下围棋,就命张说出题考考他。
张说就对着棋盘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说了这四句后,让李泌也以“方圆动静”四字为题做诗。他看李泌年小,还特意启发一下说,最好是说棋而不提棋字,这样才更有水平。
李泌张口说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玄宗大喜,当即叫李泌到东宫陪太子李亨读书。后来李泌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玄宗看了很欣赏,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封他做太子的属吏,要他多指教太子。李泌说他只愿以布衣身份和太子交往,太子也特别喜欢李泌,一直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专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此,他被杨国忠排挤出长安。他看到政局混乱,官场黑暗,就到颍阳隐居起来。
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当时情况非常仓皇狼狈。唐玄宗远避四川,半壁江山都在安禄山手里,肃宗身边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这时肃宗想起好朋友李泌,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接到灵武来。李泌想到朝廷正遭到困难,就到了灵武。
肃宗看见李泌,非常高兴,要封他当宰相,李泌不同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当宰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肃宗只好作罢。
肃宗对李泌的信赖非同寻常,朝中事无巨细,全都请教于他,连宰相的任免、太子的人选也要征求他的意见。每当朝中议事时,皇帝和李泌联袂而坐,将士们指点说:“那个穿黄袍的是皇上,穿白褂子的是山里来的隐士。”因李泌在乡间隐居的时候穿的是布衣,到了灵武,还是那件旧的布褂子。
当李泌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一起运筹帷幄,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平定了安史之乱后,李泌对肃宗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肃宗说:“我和先生共了几年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了呢?”李泌恳切的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不能不走。”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肃宗无法勉强,也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在山上造个屋子,从新过他的隐居生活。以布衣、道士的身份避祸全身随时随地牢记并显示自己的布衣、道士的身份,以此来避害全身。
李泌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事的战乱时代;他所处的朝廷,是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的朝廷。如何在这个异常复杂的环境中保全自己,是当时每一个人,特别是当权者都要遇到的问题。前文提到的曾排挤过李泌的杨国忠、李辅国;元载都曾权倾一时,后又都在政治斗争中被杀。
李泌之奇,更奇在对皇帝家务的全面无忌的介入。皇位之醉人迷人,不仅卧榻之侧,不容外人酣睡,即使父兄妻子,也在“闲人莫入”之列,属于警惕整肃对象。但就皇帝而言,却视之为“家务”,“此朕家事,何豫于卿?”在外臣,则因其高度敏感而往往袖手旁观。在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时,态度就极为鲜明:“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但历史上,因皇帝“闹家务”而骨肉相残,导致政局大动荡甚至皇朝崩溃的事例不知凡几。
当李泌之时,朝廷之脆弱,实在已容不得再祸起萧墙。李泌以其耿耿忠心,过人才智,当仁不让地充当了皇室调停人,竭力修补因肃宗自立而与玄宗间发生的隔阂对立,苦苦维护肃宗父子间的正常关系,为阻德宗废立太子;甚至甘冒杀身灭门之风险,谏争肃宗宠立张后。于中唐内忧外患之际,朝廷能维持政局的基本稳定,李泌功莫大焉。
李泌之奇,还奇在他同皇帝之间奇迹般的君臣关系。李泌曾对肃宗自陈有“五太”:“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与肃宗、代宗、德宗三帝,李泌始终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与肃宗“出陪舆辇,同榻而寝”;李泌不荤不娶,代宗强使其娶妻食肉;对德宗则指其为桀纣而无妨。尽管李泌因遭权佞忌嫉,四次下野下放,但新帝即位,立即便征召李泌。连为四帝宠幸,史所罕见,其因一则李泌忠心可鉴,所言所行无不为皇帝江山;二则李泌智比张良,洞彻人性,宠辱不惊,功高不傲,功成即去。三则李泌进谏建言极具策略,绝无诸葛之于阿斗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设身处地,娓娓善诱,感悟帝心。
李泌用来保全自己的方法,首先是在为国出力的同时,又竭力与权力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新唐书·李泌传》记载:“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人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李泌坚决要以白衣人的身份为国效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向皇帝身边的当权者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以避免卷进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
在进入权力中心之后,李泌则时刻以世外神仙自居,甚至不惜以荒诞的形式宣示于众。《唐国史补》卷上记载:“李相泌以虚诞自任。尝对客曰:‘令家人速洒扫,今夜洪崖先生来宿。’有人遗美酒一植,会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来,与君同倾。’倾之未毕,阍者云:‘某侍郎取榼子。’泌命倒还之,略无怍色。”有如此政治才能的李泌竟然荒诞到了这种地步,特别是当谎言揭穿后,李泌竟然能够泰然处之,毫无愧色,令人不可思议。
据史书记载,李泌“尤工于诗”(《旧唐书·李泌传》),所写诗文很多,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明心论》、《养和篇》、《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感遇诗》等等,《旧唐书·李泌传》说他“有文集二十卷”。
李泌与诗人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著名诗人顾况就曾拜李泌为师:“况素善于李泌,遂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能终日不食。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除文学创作外,李泌在学术上也很有造诣。他对《周易》、《老子》颇有研究,玄宗曾召他进宫进授《老子》,晚年又参修国史。
综观李泌一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也是成功的一生。可见,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的确是当得起“以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句话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奇士,却为历史尘封良久。《旧唐书》把李泌并入8人合传中, 篇幅不过区区千多字,且评价极低,指责他“于鬼道,随时俯仰,无足可称。”欧阳修《新唐书》有所匡正,语近公平,但也未充分重视。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惜笔墨,于客观之中还李泌真面目。
李泌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位诸葛亮和刘伯温式的传奇人物。而论智论功,似乎又在这两位神话人物之上——诸葛和刘得益于小说野史者多,可由历史印证者少;且诸葛亮不过维系蜀汉偏安于一时一隅,刘伯温竟不能免自身饮鸠身亡的命运。相比之下,有正史为证的李泌,在历史上大概惟有兴汉的张良可比。
无私,便无畏,无求,便自强,这是做人的硬道理。他一生事玄宗以下四君,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合则留,不合则拔脚开路,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这种能够看轻一切的聪明,太了不起。这就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李泌,在生存即竞争的人类社会里,做到进退有据,行止有度,很重要;做到厚德宽容,和光同尘,更重要。一个文人,只有达到这样境界,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聪明。
尽管大唐中期,有李泌这样一位旷世的政治保姆,但最终唐朝仍是走向了末世,这从根本上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靠血缘和世袭来保证的集权,是没落愚蠢的。
中外历史早已证明,要想国家繁荣复兴、社会英才辈出、政治清正廉洁,就必须坚特持唯才是举、选贤任能的用人的制度。
2012,10,31日于上海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