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最大效应——吴松超的作品《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阅读札记

文/涅阳三水

吴老师的这本书开篇第一句话,是这样的——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在昨天曾看到过一位老师的随笔,他说老师写作为何不能带一点功利性?

让我想起了身边很多写文学作品的朋友,他们每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追求发表的欲望,不发表就一直在修改当中,不肯写出下一篇。只有发表了才开始去构思下一篇。

所以我就想问一问他们:写作是为了发表吗?

吴老师的追问让我想起了这些,写作是为了什么?

~~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用一个句子,一个标点,给我进行批改,一边批改有一边讲解,让我从中明白了该怎么样写作。

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心中总有一个词语在闪动,那就是写作。

到今天看到吴老师的这句话,我也在问自己:你的写作是为了什么?为了发表?是为了度过闲时?还是为了滋养生命?

换句话说,这么多年过来,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笔就是文章。要说是为了什么,只能这样说一句:是一种生活的习惯需要吧!

~~

在张家港市吴恒祥老师关于调查的结果显示:为职称评比需要写作的数据有66.67%。

这样的数据在告诉我,写作唯一的动力就是评职称。

职称在我这是个空白。

可以说在我的印象中,在我的心海当中,职称是压根不存在的一个东西。从来没有把职称当做一回事,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写作往那上面倾斜。

以至于在从教20年的时候,才评到了中级职称。

至于以后的日子,估计更不会这样来做。

那么我的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

对于这一点,吴老师说的非常清楚明白:从根儿上讲,写作是为了逃脱工具化的宿命,要呈现精神自由,要开拓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称得上是事业的东西,构建起生命可以依托的精神世界。

这几年来网络世界横行,所有的国民全都进入到网络当中,所以就有了那一句谁人都可以明白的话语:面对夕阳,没有读过书的人,会长叹一声,夕阳多美啊!读过书的人,则会吟诵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位老师,无疑都是读过书的人,在面对这个大千世界的时候,是应该能够知性的进行呈现的,不是那种多美多好就可以表达的。

我想,这就是阅读和写作最大的效应吧!

~~

吴老师说,如果认同学校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就不要怕教师在读书写作上多投入一点时间。

吴老师还说领导,做读书写作的表率,多与教师交流文章写作心得,创造教师读书写作的空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热爱上写作,这种深沉而精确的表达方式。

这样的学校领导,在城市应该是越来越多。可在乡下,这样的领导可谓是凤毛麟角。

拥有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领导,是一所学校的幸福,是这所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幸福。

没有这样的领导,也只有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固守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胖大无杂的社会当中,用阅读和写作支撑起自己精神的大厦。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这个环境当中,保持和提升自己,守住自己的本真和初心不变。

仅此,已经很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