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身为父母,应该看见: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 对孩子来说,一句“你们什么也不懂”有着另一层含义:你们没有看到我在想什么,没有理解我内心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一旦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不被看见,就很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父母的行为。
概念转述: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尤其是孩子,更希望被父母看见。人和人直接的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总是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被忽视。就会出现对抗和拒绝,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于父母和孩子,对于成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座一座孤岛,与世隔绝。
个人体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一直是当下很关切的问题,也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我时常发现我的孩子,有时候他就像天使一样,有时候调皮捣蛋让我到达忍耐极限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和他沟通,与他交流。怎么和他相处。那个时候我就会很烦躁,感觉他就是恶魔,来折磨我的。 看了一些育儿书,也想和他沟通,也想与他互动。但是有时候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总是跟不上他的思维和节奏,总是给自己借口,忽视了他的一些纯真的东西。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很粘我,很想我陪他玩,可是我想做自己的事情,想让他好好学习,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做到劳逸结合。可是我发现自己费了半天口舌,他也无动于衷。甚至会有一些奇怪的动作和想法。要不感觉就是从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回到了婴儿时期的那种。很粘人,缺乏安全感,自尊心极强。受不了挫折,总是感觉不管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让我很烦躁,很多专家和父母说孩子六岁了需要独立了不能让他在黏着妈妈了,不然以后性格会女性化。但是我们也忽略了一个共性,男孩子的心智和脑思维发育要比女孩子晚。急功近利的想让他独立反而让他更粘我。
行动指引:接下来,我应该更耐心一点,多观察观察,多了解一下他的内心想法,多与他沟通交流。而不是因一些自己的事情,或者自己的情绪化去影响到他,甚至于忽视他。这样长久下去,到了一定年龄阶段,我作为母亲和他的关系会出现一些裂痕。趁现在一切还来的及。不要让成年人的自以为是去否定了孩子的童年生活。不能让自己的童年遭遇让孩子重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