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做好皇帝不容易
第三节 释兵权(上)
杜太后驾崩于滋德殿,赵匡胤悲痛欲绝,接连四天都不能听政。
第五天,群臣奏请赵匡胤节哀,保重龙体,更要适当地处理部分紧急政务。
赵匡胤不得已勉强到内殿视事!但以杜太后的灵柩尚未安葬为由,不到大殿接受群臣朝拜。
赵匡胤头脑里一直盘旋着母亲杜太后临终前的遗嘱,加上悲痛过度,政事繁杂,一时难以抉择。
六月二十八日,穿了一个月的丧服刚刚脱下,赵匡胤便秘密召来赵普,征求他对杜太后“金匮之盟”的意见。
赵普身受封建传统思想束缚,内心对“兄终弟及”的做法是很不以为然的。
这也是当时他在杜太后的病榻前想插话的原因。
但他和赵光义的私人关系也异常密切,劝阻赵匡胤不让赵光义接班的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因此,对于赵匡胤的垂询,赵普只想含糊地回答,但话到口边,又变成了:“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在一时?”
赵普话一说出口,心里霎时间转了千万个念头,后悔万分的念头首先直冲脑门,急切之间慌忙又跪下补充说:“此乃陛下家事,唯陛下圣断!”
赵匡胤心如明镜,安慰说:“帝王家事也是国事,你不必担心,话出你口,入朕耳,外人不得知!”
赵普大汗淋漓,叩头谢恩而退。
赵匡胤看着赵普因惶恐不安而步履蹒跚的背影,内心里做了最后的决断!
公元961年七月十一日,赵光义以同平章事(宰相)身份被赵匡胤任命为开封府尹。
此时离杜太后离世仅仅四十天,杜太后的灵柩尚未入土,如果杜太后有知,宽慰的泪水将浸湿棺椁!
因为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实际上是变相地确认了赵光义的皇位继承人地位。
按五代时期惯例,凡是皇位继承人都要先任开封府尹,再加封王位!后周柴荣是这样,柴宗训也是这样。
后汉刘承祐哥哥刘承训本来也是这样,可惜早于刘知远一个月去世,让弟弟刘承祐一步登天捡了便宜。
作为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封王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从感情来说,赵匡胤对帝位传弟不传子可能有些难以接受,然而,赵匡胤毕竟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智慧、政治理智告诉他,杜太后的良苦用心绝非杞人忧天。
宋王朝是否和五代梁、唐、晋、汉、周一样成为短命王朝,第二代接班人至关重要!
而赵光义确实一位不错的皇位人选,先不说他出生时当夜,产房内红光升腾如火焰,邻居街头巷尾都异香扑鼻,久久不散。
天生异象,必然贵不可言!古人虔诚地信奉这份异象,天命所归,天命不可违!赵匡胤作为帝王也相信。
当然,这些异象也有可能是后代的演义,甚至可能是赵光义做了帝王以后对史官的授意有意神话自己!
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赵光义的平时的性格特点、举止风度、身材相貌是在赵匡胤眼皮底下显露无疑的。
赵光义聪明睿智,性情好学,举止倜傥,隆准龙颜,龙行虎步,这些都得到了赵匡胤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深深认可。
因此赵匡胤这个任命的目的很明确,既是贯彻母后的遗嘱,尽一份孝心,更是向天下宣示:宋王朝的未来不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危险局面,哪怕是弟弟继位,宋王朝始终是赵家天下!
赵匡胤此举同时遏制了一些潜在的威胁,对有些觊觎皇位的人可能进行的阴谋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打击作用。
不过,对于一位高超的政治家看来,这个措施对于抑制他人的非分想法仅仅是消极的手段。
赵匡胤清楚的认识到,五代时期不过五十多年时间,朝代更迭不断、皇帝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想在舞台上多呆一会!可为什么很多被狼狈地赶下来?
与其说是当时的皇帝能力太弱,不如说是因为权臣的势力太强!
特别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大帅、藩镇、节度,兵权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不稳定因素的根源。
对于皇帝来说,兵权掌握在别人手中,其实就等于刀把子握在别人手中,皇帝也就食不安寝了!
赵匡胤亲眼目睹了一次皇权更替,自己又照搬照抄了一次,其中滋味当然刻骨铭心。
怎么办?
八月,南唐国主李璟死,李煜继位,接待南唐使者时赵匡胤在考虑这件事;
十月,下葬杜太后时赵匡胤也在考虑这件事;
十二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击败北汉军骚扰,俘获辽州刺史傅廷彦时更在考虑这件事;
不过,一个人思考有时候总觉得有些短路,头昏脑胀之余,赵匡胤便又想到了那位“赵书记”。
赵普有拥立大功,但是赵普一直以枢密直学士(掌管军政文书的随身顾问)身份帮助赵匡胤出主意,提建议。
赵匡胤不急于赏赐赵普功勋,赵普也不急于想当政,两人配合很默契。
此时赵匡胤有疑难杂症,忍不住命近侍将赵普召来。
赵匡胤见赵普进宫来,亲切地招呼赵普坐下。
赵普跪拜行礼完毕,顺从地坐在赵匡胤对面。
赵匡胤看着这位心腹大臣,轻声问道:“朕最近观书,发现自唐末到今日不到六十年,帝王却换了八个姓氏!期间战争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其一,第二,朕想制止战争,扭转天下的混乱局面,有什么好办法吗?”
赵普顿首叩拜道:“陛下对国家大事深谋远虑,实在是天下臣民的福气!战乱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掌握兵权的将领权力太大、威望太高!造成君弱臣强的局面!如要制约,唯有消除他们军权,并将地方藩镇的将钱粮权力收归中央,国家精兵陛下亲自操纵,天下自然安定!”
赵匡胤疑惑的问:“现在还有军权过大的将领?”
赵普毫不迟疑的说:“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指挥禁军,后患莫测!”
赵匡胤笑了,摇手说:“石守信、王审琦等都是朕的心腹兄弟,就比如朕和你的关系,怎么会反叛?”
赵普道:“我并未说他们想反叛,但他们勇则勇,却并非帅才,不能完全驾驭手下的将领!如果他们的部下有将领作孽,恐怕他们身不由己!”
赵普的话再一次深深触动赵匡胤,是呀,身不由己!!!
赵匡胤陷入了沉思!
佐料::公元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同日被罢免罢相,赵匡胤任命赵普为宰相。
但是敕书没有人署名,按程序,任命敕书需要现任宰相署名,而此时宰相空缺,造成无人署名的尴尬局面。
赵匡胤不以为意,说:“你只管将敕书呈上来,朕帮你签署便了!”
赵普忙说:“这不是帝王分内之事!”
翰林学士窦仪奏道:“皇弟赵光义开封府尹,同平章事,就是宰相。”
赵匡胤立即赞同,命赵光义署名颁发赵普任命宰相的敕书。赵普做了宰相,赵匡胤更加将他视为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