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瞧不起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认知低能儿

你好,我是凯歌,一个热爱笔记的思维导图可视化笔记达人~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每次你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家伙来踩你一脚:

学习写作,结果某个“朋友”告诉你:“写作得要天赋,写这些东西就是浪费人生”

学PPT设计,因为自己摸索不得要领,于是付费参加了PPT训练营,结果某个“朋友”告诉你:“知识付费就是骗人的!”“有手就会的东西还花钱学?!脑子有坑!”

自己擅长应试备考,于是在自媒体上分享备考攻略,结果某些键盘侠阴魂不散:“垃圾!就你还教别人!”

……

然而,如果你善于总结,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朋友”和键盘侠,才是这个社会中最底层的存在。

因为优秀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去揪着别人的事情不放。

01.优秀的人,更善于观察优点及美好

刘澜老师在《反向学习》一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充分了解一个观点的优点,那你没有资格反驳它。”

什么意思呢?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但优秀的人更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因为优秀的人看人看事更加全面,而不是本末倒置,揪着一个瑕疵不放。

比如看到一篇文章,里面的观点很犀利,但句句戳中现实。

优秀的人会将这篇文章当做绝佳的学习素材,而一般的人只会发泄情绪:“这人真毒舌!”“说话真难听!”“真能说教!”“少教育别人!”。

说一个我自己的事。

我的公众号已经2000+粉丝了,我观察我的后台留言和私信,发现开始出现黑子了。

上次我借着武大图书馆诬告这个事件,写了一篇批判极端女拳的文章。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极端女拳作威作福没人管的话,正常女性的社会公信力是会被不断透支的。

因为她们伤害的不仅是男性的权益,还会伤及她们女性自身的权益(尤其是正常女性)。

男人们为了不被她们扣上“变态”“猥琐”的帽子,不去坐地铁,更不去公共场合,不愿和女人们结婚,更不愿为女人的消费买单。

为了规避舆论风险,企业不敢招女性,导致正常女性的就业难度加大。

从长远来看,这对社会来说就是毁灭性打击,对两性来说,更是双输的事。

消除极端女拳,绝对是一个能够改观社会现状的好事。

能认可这个观点的人,都是看到了远期的危害,更具备长远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不弱。

不认可的,要么是真的单纯,要么是极端女拳的支持者或者拿钱的水军(揣着明白装糊涂)。

但是,我这篇文章评论区有一个为那个诬告者洗白的评论,直接上了一篇小作文。

我看了一下那篇小作文,偷换概念、文不对题,显然只是想来找事的。

我只回了两句,然而她立马又甩了一篇小作文,一副要把我吃了的样子。

我后来就不再理她了。

你光反驳我有什么用?越来越多的人都看到了这个现象的危害,你还想装傻,那真到了灾难大爆炸的那天,相信我,你自己就是炮灰之一。

当然,我知道,说话说不到点子上的人,不论怎么说都是没用的。

同样的道理,很多人说知识付费是坑人的,不可否认,确实有无良的人,但绝对是少数。

但一棒子打死一个行业,无异于因噎废食。

你没有付费人家的训练营,没有经过亲身体验,就直接给人家扣帽子“这人是骗子”,这何尝不是一种污蔑呢。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历过的事情,你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感受。

更何况,商业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

不是说我赚钱就一定得通过坑人的方式,更不是说一定得通过牺牲自己才能赚钱。

但凡你懂一些营销,你就知道有些优秀的知识付费导师,他们所谓“带你赚钱”的项目,其实并不是真的给自己赚,只是借此丰富自己社群的内容,打造自己的品牌。

他们让利,其实是给这些支持他的人一个回馈。因为他们很清楚,比起坑人,做良心导师才能走的更长远。

俗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让别人赚一点,往往比自己吃独食赚得更多。

因为人数增加所创造的边际收益,远远高于边际成本。

商业、营销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学问,你以为你一两句话就能显得自己很懂,那无异于是在往菲利普·科特勒这样的营销学之父的脸上狠狠打一巴掌。

用自己那点狭隘的认知去评价世界,那你干脆别去超市买菜了,反正都被人家打了农药,别吃了,饿死算了。

优秀的人,他看什么都能学到东西,收获成长。

而键盘侠,只会揪着一个人或事物的缺点不放,显得自己很low。

搞清楚我们成长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更好,而不是挑别人的刺。

02.不完美主义,才是一个人变优秀的首要准则

你一定听过完美主义这个概念,但你知道吗,完美主义才是真正的毁人生。

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先问一下自己:“我以前有没有为了某个事物要绝对完美才动手?”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

比如做一份工作,想着“我要把这个PPT做得好看些,让老板看到,升职加薪”,结果,原本3天就能交付的工作,却因为花大把时间搞PPT,花了6天才交付,最后被老板吐槽“我看你还是太闲,工作不饱和!”

比如嘴上说要学写作,但就是不敢发公众号,还说什么“等我水平上来了再写吧”“等我学完这个课再发公众号吧”。

想想是不是很扯淡?

你不写,水平怎么可能上来?

你不发公众号,没有数据反馈,怎么知道写的好不好?

我的公众号目前写了130多篇原创文章和100篇左右的图文,虽然我自认写作水平比较菜,但至少我敢写敢发,敢于面对真实的反馈数据。

数据平平无奇,说明有待提高。数据还不错,说明写的还不赖,让我看到了进步的希望。

有数据的佐证,我能很清楚我的写作处于什么水平,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但你一直不敢发,靠朋友们那些奉承话“写的不错啊”当反馈,能进步就有鬼了。

说穿了,完美主义心态的背后,并不是对质量的极致追求,而是给自己名正言顺的拖延、空想找的借口。

再比如,我前几年考教师资格证那会,因为赶上疫情,被迫居家,闲着没事在B站做考试攻略视频。

当时我考过了日语教师资格证,但我的日语口语是标准的中式日语,于是评论区就冒出了一堆键盘侠:“就你还教别人!垃圾!”

我没有理会这些家伙,因为我做的是语法攻略,而不是口语发音,因此口音问题其实无伤大雅。

如果真按键盘侠的标准,我要达到日本人的发音水平,那我这辈子也出不了一个视频。当然,也就不会帮助到超过2000多个粉丝。

一个50分的人,完全有资格去教只有20、30分的人。

一个80分的人,也完全有资格去教刚过60、70分的人。

至于100分的人,先不说没有,就算有,他的定价的零头估计都能直接劝退你吧。

03.知识诅咒的代价——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高认知的人不一定能赚到钱,但低认知的人一定赚不到钱。

还是知识付费的那个例子。

很多人明明没有在知识付费领域投入一分钱,仅靠别人说的“凡是说赚钱的人,都是想赚你钱的”,就直接无脑加入反知识付费的大军。

他们其实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只要一个事物不是100%可靠,它就一定不可靠。”

在他们看来,凡事必须要分成极端的0和100%,不允许中间过渡的存在。哪怕确定性有99%,也不敢去做。

这就是典型的二极管思维。

但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吗,哪有100%靠谱的事情呢,你父母、你的另一半都不一定100%爱你,那你是不是还要舍弃自己的家人。

在商业上,没有任何事的确定性是100%的。而如果就此选择离开,那么势必会失去很多机会,自然无缘赚钱。

再说回我的例子。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是一个笔记达人,擅长制作思维导图和可视化笔记、知识图谱。

事实上,我在2020年就开始深耕笔记领域了,但那时候的我,认知也落后,觉得笔记这东西很普通,人人都会,有什么商机?

但后来发现,我错了。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写笔记的,有人只会无脑抄、无脑背,学习、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但又不知道怎么修正。

而这就是很多人的痛点。

此外,随着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咖们开始注重知识物料的设计了。

比如,为了给自己的训练营锦上添花,会请知识设计师制作思维导图、知识图谱等物料,作为增值交付物,以吸引用户下单。

而制作这些知识物料,就是发挥我才华的舞台了。

于是,2024年,我重新回归笔记领域,给自己设定了标签“思维导图设计师”“思维导图教练”“思维导图导师”等,并以笔记为关键词,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

我设计了思维导图训练营、笔记卡训练营、知识图谱训练营的框架,还设计了定制思维导图、知识图谱的SOP及报价单,并在一些社群中活跃起来,多分享我的拆书导图,让更多人知道我,也让更多潜在的大佬与我建立合作。

我错过了最佳创业年龄,错过了很多的商业机会,这是我当初认知低下所付出的代价。

但这一次,我不会再错过了。

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最终势必什么也赚不到,从而被别人瞧不起。

带着消极的态度看世界,那么世界也只会给你一个消极的反馈。

写在最后

世界是复杂的,我们要往好的地方看,才能收获美好的东西。

而内心阴暗的人,永远也看不到光明,注定一事无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