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听说过孕妇效应吗?它是指当一个人怀孕的时候,发现周围的人很多都是孕妇。
前两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想写一本书,是关于高敏感人群的。当时“高敏感人”这个词就偶然蹦入了我的脑海。虽然我早就听说过这个词,但是从来没有阅读过相关的书籍。因为我肯定不是一个高敏感人,在性格上我大大咧咧,有点粗线条。
想不到,几天后,我有幸在三级拆书家的群里面,看到了一本关于高敏感人群的书《我想太多啦》。
作者简介:
- 克莉司德·布提可南
- 法国心理咨询专家,被誉为“国民心理师”,拥有20多年心理咨询经验。
- 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其高敏感系列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你是一个高敏感人呢?
你如何看待这些高敏感人群呢?
或许有的小伙伴还不知道“高敏感人”是什么意思,看书中一个例子:
举个例子,你走在人行横道上,正准备过马路。这时,一辆车飞奔而来,与你擦身而过。这让你胆战心惊,脑子里出现车把你撞倒的场景。到此为止,还没有什么异常,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只要深呼吸一下,你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的节奏。但如果不加控制,你的大脑就会不停地想下去。“如果我被撞死了怎么办?”于是,你想到了银行、保险,以及如何安排葬礼。一想到家人的悲痛,你瑟瑟发抖,于是清醒了过来。“够了,不会那么糟糕!我可能只是受伤。”然后你又想到了救护车、医院、耽误工作。如果那个莽撞的司机愤怒地按了喇叭,那你还会产生更多的想法,把脑子塞得满满的,对吗?你甚至会花上好几个小时来仔细思考这场事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编剧都会羡慕你,因为你可以基于一个简单的场景延伸出无数的情节。但是,这些反复的咀嚼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只会让你沉浸在压力和焦虑之中。
谈起“高敏感人”这个词,你的感觉如何呢?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它本身似乎是中立的,但又隐隐暗含着“你太敏感了”,潜台词就是“你可以不要那么敏感”。
换言之,它本身带有一些倾向性。即使我们不带有恶意,但它也不是一个让人自豪的词。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称呼你是位“英雄”,我想你多半会很高兴,你以此为自豪,“英雄”就是一个很好的称呼。
这本书当中,我最最最喜欢的一点,就是作者换了一个词来称呼“高敏感人”,作者称呼他们为“多向思考者”,好温柔呀!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那个最能概括这类人特质的术语,我还和周围人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我们一度觉得用“高速宽带”这样的词来描述这类人的思考模式很不错,而且很有趣。我还差点儿用了“蜘蛛脑”这个词,因为它既能够表达出这类人思维的敏捷,又能够反映他们那种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的思维。但最终,我还是认为“多向思考者”这个称呼最合适,也最恰当。在我看来,这个词表达了对这类人的理解,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没什么大的偏差。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要给任何人贴标签,而是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从容地与“沸腾”的思维和平共处。
——《我想太多啦》
02
“多向思考者”有什么特质呢?
不管是什么,一切都“太××”了—太多的想法、太多的问题、太强烈的情绪……甚至已经到了过度的程度——过度反应、超级敏感、过于多愁善感……多思多虑的多向思考者以超乎寻常的敏感度体验着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他们感受到的东西,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能让他们的情绪起伏。即使只是一件琐碎的小事,也可能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特别是在这件事情触及他们的价值观时。多向思考者的观察力、敏感度、情感充沛度都超出我们的想象,是“一般人”的数倍。事实上,他们的整个感觉和情绪系统个都是极其敏感的。
——《我想太多啦》
如果你是普通人,你看到这些之后,你作何感想?你如何评价他们呢?
这本书我觉得更棒的第2个点就是,作者换了一个角度来看世界。
与多项思考者相对的是“常规思考者”,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常人或普通人。
如果多向思考者占人口总数的15%-30%,那也就是说,70%-85%的人拥有与多向思考者相反的结构,即以左脑为主导。他们是符合“常规”标准的人,这就是我称之为“常规思考者”的原因。跟你一样,这种由左脑主导的特点也赋予了他们相应的神经系统特征和心态。
——《我想太多啦》
你们知道在多项思考者的眼中,他们会如何看待“普通人”吗?他们会这样想:
跟多向思考者相比,常规思考者的感觉相对来说没那么敏锐,尤其是嗅觉,对细节的感知也不够精细,他们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因如此,他们对很多东西都无法感知,也很难记住一些事情。
相较于多向思考者,常规思考者粗枝大叶,不注意说话的语调,也不考虑遣词造句,这些方面对他们来说不太重要,而且他们也很难读懂肢体语言。如果你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你的言外之意,那你恐怕要失望了,他们没有你那么敏锐。
——《我想太多啦》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非常的有趣呢?
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本身并不是绝对的好,也并不是绝对的坏,取决于我们用什么角度来去看他。
普通人看高敏感人,觉得他们“不正常(暗含着不太好的倾向)”。
反过来,高敏感人看普通人,也觉得他们“不正常(暗含着不太好的倾向)”。
通过这个点,你学到了什么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个世界上更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哪怕他们是双胞胎。所以,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和你不同的。
你会认为他们都是“不正常(暗含着不好的倾向)”的吗?
或许你可以想,他们都是“独特的(暗含着有独特的美)”。
当然,不止对他人,对我们自己也是。
请去欣赏除了之外的所有与你不同的人吧,同时也请你去欣赏我们自己,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一个多项思考者。
03
我喜欢这本书的第3个点,讲的是多项思考者如何利用这些看起来是缺点的特质,来获得成功的。
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我邀请你在身边找一个多项思考者,可能是你的家人或朋友。
找一个你经常抱怨的ta身上的点。
想一想看,是不是你对这个点是100%的不满意呢?或者,100次里面100次都是不满意的吗?
只要不是100%,只要有一次你是满意的,那么那时发生了什么呢?或许那里有让你感觉到惊艳或惊喜的地方,只会被你忽略了!
结束语
最后,我们举一反三地总结和应用下。
这本书中虽然把人们分成了多项思考者和常规思考。平时,我们还有很多类似的分类,比如说男人和女人,中国人和外国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就更能明白像”男女平等“,像“国外的月亮没有更圆”这些话的深刻含义。
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更加开放的人,更温柔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祝大家都能够善待自己,也善待周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