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以下为本人解读:
对理智和情感复合中心喊“停”,让思绪和情绪慢慢停止运作才能获得内在短暂的宁静,此时叫做心静。
然而获得短暂心静是不够的,刚才躁动的思绪和情绪还会再次躁动起来,要让这些躁动得到安放,安放好后才有可能心安。
心静且安后,更高层次的真我智慧才会不受干扰得到稳定的发挥。真我不带评判对事物进行观察,才有机会摆脱自我作怪看清事情真相。
看清事情真相后才可获得真智慧。
中国儒释道经典谈的常常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如从西方心理学视角看,往往至少三个层面,包括自我、真我(高我)、道(上帝)。
我们常常以为经典谈的是自我层面的问题,而实质却是不同纬度交织在一起的问题。这通常会导致逻辑上的混乱,而逻辑只存在于自我层面,越往更高纬度越无需讨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