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是在全然放松地状态下,用了6小时听完了近3小时trumen的《人生红点1.0版》直播课,关于trumen讲人生红点的主题,我这是第三次听他来讲授这个主题。
第一次是上期创业复盘课最后的奖励课,只是大概听了trumen介绍他对人生红点的应用实践效果,那次算是种草课。
第二次是年底的时候,trumen和古典老师一起进行的直播课,算是trumen和古典老师就职业生涯的话题,互相烘托的一次交流。之后我也随手报名了古典老师的生涯规划5天训练营,系统学习了古典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思维和方法。毕竟在国内,也就数古典老师算是职业生涯领域的大牛,他帮助那么多学员,而且实践了16年时间,非常钦佩古典老师。可是的确,对我来说不太过瘾,还是却一点类似“接地气”的感觉,所以我还是对trumen的课抱有一些好奇心。
第三次,就是这次受伍月班班邀请,在快要过年前这段时间来学习,坦白说,时间和精力真的有点不赶趟,但因为被trumen种草快3个月的“人生红点”,还悬而未决,我必须要抽一天时间来好好学习,深度消化,并且真正用创业复盘课的思路,来验证和复盘这个理论框架是否可行,是否值得我们来作为一个规划人生的工具和方法论,从而才能在科学框架下,帮助更多人。
开场,感受到Trumen十分坦诚,不断强调这门课是内部测试版,强调分享自己的故事只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人生红点的框架,甚至表达出一份诚惶诚恐地情绪,看到Trumen对“人生红点”这个产品的创建,充满敬畏之心。这份敬畏,也让我内心升起一股一定要认真且坚持听完,还要做好笔记,做好反思,看能否自己也为这个主题,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坦白说,我对于敢做职业生涯这样宏大课题的人,都怀有钦佩之心,也带着志同道合之情。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做出有效成果的课题,因为职业发展在中国只有这40年才变得婆娑迷离,而基于科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都会被各种不确定性打破,到底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涯规划”呢?
在我20年前,第一次决定要做这个课题研究的时候,就被我的导师提出质疑过,但我还是义无反顾选择这条路径,并且选择了一个非常偏冷的方向,就是“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因为,我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欧美在80年代提出的女性生涯规划的M型模型,这个模型在欧美的研究到2000年左右,积累的数据和案例都在当时的中国几乎很少有可落地的职业场景。比如公益机构、比如兼职副业机会等等。
所以,为了验证M模型,我就拿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践行M模型,做过了这进20年的历程,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女性职业生涯,按照M模型是非常可靠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成为了“家庭教育”行业的早期践行者,我能看到更系统的家庭教育体系和全貌。这为我自己的人生红点,注入了时代的机会。
当我把这个模型和身边同龄的女性们分享,大部分人都给我的惊人的反馈,她们都听得入神了,而且大呼!现实就是这样的成长体验感受。当我告诉她们,通过有效的规划和路径设计,咱们女性都能在45到55之间迎来自己的第二次高光时刻,当她们听到这个模型带给女性成长的希望之光时,眼中充满期待和力量的状态,让我的成就感就满满的!
当我把这个模型和身边比自己小一些的女性们分享,大部分都没那么焦虑迷茫了,至少面对要不要生孩子, 要不要结婚这些对知识女性来说重大选择性的课题,就没那么无助了!她们看到了在低谷支持自己的额方式,路径和方法,也更清楚如何做好平衡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是有方法,有工具可支持到她们的。
在这个商业思维和个人成长复盘的契机下,我更要好好把这些心得和志同道合者们分享,也渴望能在为自己红点前进地路上,获得更多的力量,支持和鼓励。
最后,我必须要认真地用Trumen的五步法画布,梳理出自己的人生红点,希望能贡献一些力量,帮助Trumen优化课程,优化这个工具。
PS,尤其喜欢Trumen的餐巾纸访谈工具,非常细致而且实操性很强,我也很喜欢和闺蜜们在下午茶聊天的时候,随手拿出一张餐巾纸,就在上面写写画画,就完成对她们的赋能。从事教育的人,最怕是被别人评价为“说教式”教育者,而这种方法,看似不经意,却能让对方在没有防御的情况下,收获自己最有价值的思考。
觉醒往往就在一瞬间,教育者的使命无非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唤醒一个一个活着的生命。
再次感恩一堂团队的用心付出,感恩Trumen掏心掏肺的人生红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