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考试昨天结束,儿子要求我不要问他的成绩,永远都不要问,如果哪天他高兴了想说自然就说了。我问他,那你要一直都不说,我岂不是不能及时了解你的学习情况,他说,反正现在别问。
这两天考试期间我是一句也没问,他只是告诉我,数学又错了三道很简单的选择题,有一道对数题,连我都能知道答案,简单到不像是高三的题目,他竟然也能选错。我真要感叹一声是老天在捉弄吗?每次考试他都必犯这种很憋屈的错,他也是万分懊悔,长吁短叹的。三道选择就是十五分,对于一个高考生,十五分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追问每回都这样的原因,他认为是审题的问题,每次都不能审清楚题,做的时候自然会错。我问他,不是叮嘱过他题干要读两遍,而且要用笔点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他苦笑着说,考试时总是忘。我问他平时做题是不是审题也有这毛病,他说并不是,可是一到考试就不行。
说到底,除了考试时会紧张,还是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起码是不够自信,拿到卷子后生怕做不完,或后面有大题不会,心里只想快点做,看个大概就下笔,岂有不错之理?
我对他讲,以后做题,不论平时还是大考小考,通通点读题干,至少两遍,把着急下笔的毛病改掉。实话说,这个毛病已经伴随了他好多年了,要改可能真不太容易,但考完一次就痛一次,每次都是懊丧的神情,也总该有一场量变到质量的领悟了吧?
三个月了,复读的时间已经过了三分之一,日子真是不能细算,就像如果把人的一生算成天数,也就三万多天,相较于以几十年来计数,三万天这个数字实在是短得让人惊心,完全不禁过的样子。复读了一百多天了,一天天过着也没觉得怎样,但一想三分之一已过去,还是挺惊心的,从不同的角度计算时间,还真是能给人不同的感觉,挺奇妙的。这三个月,能看到他与以前相比确实用功了,但到底有没有进步,这次考试也算是个交待,所以儿子的心情我很能理解。
经过两天考试,今天中午给儿子包了顿饺子。饺子在北方是个很神奇的存在,无论什么特别的日子都要吃饺子,早先我只知道除夕、冬至要吃饺子,后来听别人说立夏、立冬、小年通通都需要吃饺子,看来饺子不光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北方人民隔三差五犒劳自己的礼物。
儿子很喜欢吃饺子,记得幼儿园时,他刚入园就成了名人,原因就是四岁的他竟然吃了24个饺子,把老师吓坏了,怕再撑出毛病。我去接他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从小班到大班,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吃过这么多饺子,儿子却一脸得意,说自己吃完又要,吃完又要,老师最后不给他了,看他那样,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英雄。
于是,包饺子在我们家成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儿子和他爸爸都很能吃,而劳力就我一个,每次做饺子于我就是一场硬仗,从择菜、拌馅到和面、擀皮,一上午下来,直累得直不起腰来,才能包出一百多个饺子够这爷俩吃。好在后来有了饺子皮卖,就偷懒买现成的皮了,虽说没有自己擀的好吃,但能让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比什么都重要。
上午,我买了一斤肉(话说肉又贵了),一个半萝卜,包了92个饺子。我包饺子的水平着实不错,不光味道好,样子也很漂亮,是少数几个我能拿得出手的食物之一。今天时间把握得刚刚好,等他进门时,我正好全部煮完端上桌,他吃得很香,足足吃了50个,才说饱了。
美食当前,减肥这件事还是事儿吗?他恐怕早忘了自己一天三次站在体重秤上,望着自己的体重兴叹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