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我经常在想: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呢?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在新中国成立前,能让孩子活下来的就是好家长;新中国成立初期,能让孩子受教育,尤其是女孩也有书读的就是好家长;而现代社会,做家长的标准提高了,你不仅要懂点传统文化,还要懂点心理学,更要懂得让孩子成为自己。
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有24.6%的中小学生都存在抑郁症的状态,这意味着四分之一的孩子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如果一个家庭的孩子出状况了,那么这个家庭还谈何幸福?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又从何处入手呢?
最近一个社群的小伙伴介绍了这本书《让爱回家》,这本书中提到:“母亲在孕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情志,即父母的思想、心理、道德品质、行为模式和身心状态等都会影响到孩子。十月怀胎奠定了孩子初始的生命状态。”这个时候我知道了,原来胎教真的很重要,胎教不只是跟宝宝听歌、说话,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状态。
这本书的作者结合个案给了我很多警醒,看完之后若能够加以实践,必定可以躲过很多雷和坑。
举个例子:有一位孕妇,三十多岁怀了孩子,有一天早晨出现先兆性流产,最后发现是因为夫妻俩前一天晚上一起出去看了一个恐怖片,然后夫妻俩回家还吵了一架。看恐怖片使孕妇身心状态发生改变,心里不舒服,回家不高兴,也感受到胎儿在肚子里的变化,在里面紧张,于是开始后悔跟丈夫去看恐怖片,就吵起来了,导致第二天就出现了先兆性流产。大家平时都十分注意孕妇的营养,身体的调理,行立坐卧的姿势,等等,但其实情志的状态也是很重要的。就像这对夫妻,他们看恐怖片然后吵架,过后就是妻子情绪的剧烈波动和紧张,导致了先兆性流产。
由此可见,情绪、思想这些是很重要的,情绪和思想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念头。
我们把人的生命比喻成一棵树,根部是潜意识,潜意识就是能量流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地沉淀影响所致。树干部分就是起心动念,一个念头所产生的不好的因素、不好的情绪,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或者成为潜意识,成为那个后台程序,然后开始影响我们。树枝就是心理与情绪的反应。
所以说心理、情绪都是枝叶的反应,疾病是更上一层的反映,已经到了树叶这个地方了,由此可见我们的底层和起心动念很重要。
为什么我们要从起心动念开始觉知自己?因为我们的一个念头会像一个种子一样种下去,种在哪里?种到我们的潜意识里面,然后在那里储存,将来某一天发芽、开花、结果。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潜意识中牢记的一个事件就会影响很深远。所以我们要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向好的方向改变,从自身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和孩子。
再讲一个例子:有些人行动力强、感召力强,男孩就喜欢美女,女孩就喜欢帅哥,喜欢选择好的东西,喜欢大气派、喜欢花钱,遇到事情拿得起放得下,不畏惧艰难困苦。我们可能会界定这种人,觉得他的自信是一种狂妄自大,觉得他不谦逊,还很轻浮。喜欢帅哥美女,又喜欢花钱,是不是个流氓啊?其实这些都是你界定的观念,这些状态没有任何不好。人家敢看,敢欣赏,哪怕你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那他也是只自信的癞蛤蟆。那这种自信的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就是父母恩爱形成的,父母如果是恩爱的,孩子的整个身心状态就是稳定又健康的,他的精神头就是饱满的,整个人焕发出的光芒就是那么自信。
我也希望自己的宝宝未来可以很自信,那么就意味着,家庭必须和谐,家庭怎么和谐呢?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些方法,关于方法就不透漏了,大家可以看完之后一起探讨一下。
简单来说,我认为《让爱回家》这本书可以说是现代父母的上岗培训手册,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心理学落地实践,对父母、心理学工作者都有非常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