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天只知道玩,可就是学习成绩很好。父母说这话时,有点骄傲,有点无奈。
从小到大,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外,他基本上都是在找乐子。老师对他也没辙,说他啥好呢?成绩数一数二,还特别愿意帮助别人,反正空闲时间多的是。
老师只能跟别的同学讲,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把分秒的时间都用于学习。最后的结果呢,他高考又考了第一,让那些辛苦读书的同学满腹牢骚甚至怨恨。
牢骚也罢,怨恨也罢,都不影响他去读大学的好心情。在大学,他更是如鱼得水,混得很开。高中老师后来听说了,评价他是全面发展。能经手过这样一个天才学生,高中老师多少是有些得意的。
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好像做什么都可以。看到什么东西,他都能很快理解,进而触类旁通。大学老师也认可他的才华,向某专业的权威做了推荐。
结果呢?专业权威并不认可,理由是他天资有余,心性不定。就算是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都有不懂的领域,都需要专注。这个孩子什么都懂,却不知道精耕某个领域,想必将来很难出类拔萃。
这话让他有点醒悟,确实,除了嬉戏外,他没有特别的兴趣。他就觉得一切都很好玩,一切都难不倒他,更好玩。当然,他所理解的一切,是通常的一切,而不是高精尖。
有人有意培养他往科学走,他没兴趣;有人给他待遇很好的工作,他也没兴趣。最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一开始还挺顺利,不久就遇到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他的创业就搁浅了。身无分文的他,选择了进一家公司。
刚开始的时候,他很受人欢迎,乐观、主动,还富有创造力。等到后来,老板慢慢对他就有点微词,有点自命清高、不懂规矩。这个工作,他也没干多久,就辞职了。然后呢,他又换了很多工作,也都是这样的结果。
再后来,他有些茫然了,他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他一直就没有想明白自己要什么,于是一直在飘荡。等他想明白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好像年龄也大了,脑袋也没有当初那么好用,果然应了那个权威的判断。
最后,听说他去了娱乐圈,他认为,那个圈子比较好玩。他当了编剧,写了一些奇思妙想的剧本,市场有所反应,但总体比较平淡。
不知道他现在在做啥,也许就是过着平常的生活,这也挺好,只要心中没有委屈就行。其实,也犯不着感到委屈,人要有成就,天赋和专注都很重要。或许,当时老天给了他最有天赋的头脑,却忘了给他最专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