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祠事件
朱温和张惠亲眼看到朱温的雕像被砸成碎石,这才放心。朱温告诉方坤,建祠庙的事情不要再提,如果陈州有困难,还可以去找他,他将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方坤带领着一群百姓,千恩万谢,给朱温夫妇行跪拜礼,朱温与张惠辞别了方坤,离开了陈州。
新任陈州刺史张伍德是僖宗身边的大宦官杨复光的亲信。当张伍德到任后,听说了朱温在百姓中的威望,心中不快。后来接到下级官员报告说,有老百姓给朱温建立生祠,他大为恼怒,心想:“好你个朱温,反贼出身,你有多大功劳,皇上派你来解救陈州,陈州得救,那是皇上的功劳。你竟敢跟皇上争功!”
他暗地里派人化妆成百姓,从方坤请人给朱温画像、塑像以及揭幕整个过程都了如指掌,在他的心目中,这回扳倒朱温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了。
他立即写好奏折,弹劾朱温贪功,与皇上争功,私立生祠图谋不轨,派快马送至朝廷,交给杨复光。
时溥在赶到陈州时,正遇上秦宗权从陈州东门突围外逃,他协助了朱温歼灭了城外的敌军。他的出现,令秦宗权与黄巢不敢再回陈州,减轻了朱温的负担,最后一举攻下陈州,时溥是有功劳的。
朱温在给皇上的奏折中如实地报告了时溥的战功。可时溥在离开陈州前给皇上发了一封奏折,故意贬损朱全忠,说朱全忠战前故意围而不打,战后居功,授意百姓为自己建生祠。
朝廷在三天内收到三封有关陈州的奏折。朱全忠、时溥、张伍德各一封。从这些奏折中,僖宗已经了解陈州已被解救,黄巢也已被赶走。但朱全忠是否贪功,是否授意百姓为其建立生祠,朱全忠的奏折里没有说,是否属实,还需要进行调查核实。
杨复光见僖宗皇帝犹豫不决,上前奏报:“启奏万岁,老奴以为,陈州一战,时溥功不可没,朱全忠有小功而存大过,如果建立生祠一事属实,反相已明,他本就是毫无节操之人,请皇上早作打算,以免后患无穷。”
僖宗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凡事需要查实后,才能定夺。”
杨复光接着说:“老奴愿意前往陈州调查事件的真相。”
于是,僖宗下了一道密旨:敕令杨复光调查陈州朱全忠贪功一案,如若查实确有授意百姓为其建立生祠一事,可就地诛之。
杨复光到达了陈州,张伍德盛情接待。杨复光告诉张伍德:“要想搞掉朱全忠,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他现在手握重兵,调查丝毫不可走漏风声。”
张伍德派人把方坤请来,询问建生祠的来龙去脉。
“你们想为朱全忠建祠庙吗?”
“大人,是的。朱全忠救了陈州全城的百姓,百姓感念其功,想自发为其建立祠庙。”
“生祠建好了吗?在哪里,带本官去看看。”
“生祠没有建成。”
“怎么回事?”
“朱全忠大人不让我们建。把雕像都砸碎了。”
“啊——”
张伍德把调查的情况报告给了杨复光,杨复光很失望,如果没有建生祠,告他贪功,图谋不轨,便没有了证据。没有证据,告发有功之臣,那就是诬告。要是再被朱全忠知道了,对自己很不利。
张伍德见杨复光不满意,就给杨复光献上了一条妙计。杨复光听后,表示同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张伍德带着州府若干官员到城中方坤家去拜访。这是陈州府的惯例,新任州府长官到任后都要去拜见一下这位社会贤达人士方坤,既可以表现官府与百姓关系亲密,给官府争面子,还可以让方坤在百姓中树立威信。
方坤在府中接待了张大人一行。寒暄之后,张伍德品着茶水,眼睛扫视了一下大厅,对方坤说:“方先生,请屏退左右,本官与你有要事相商。”
方坤示意府中陪客的和服务人员离开,张刺史也让自己带来的人暂且出去回避。
客厅里只有张刺史和方坤俩人。
张刺史说:“方先生多年来为本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本官在此表示感谢!”
方坤欠身表示恭敬,说:“大人为陈州百姓日益操劳,方某代表陈州百姓感谢大人才是。方某能力有限,所能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足挂齿。”
“前不久不是要为朱全忠将军建生祠吗?那可是一件大事。”
“可是,被朱将军拒绝了。”
“那是朱将军谦虚,本官初任陈州,得知陈州百姓皆朱将军搭救,对朱将军也非常感谢,如果你再为朱全忠建立祠庙,我会大力支持你的。”
“朱将军不让建,怎么建呢?”
“你可以不告诉朱将军,等建好了,让生祠接受百姓的供奉,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方坤听张刺史这么一说,心中那个已经熄灭的希望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他觉得张刺史说的有道理,不让朱将军知道,把生祠建成了,效果不就达到了。再说他为朱将军建立祠庙,也并不是要讨好朱将军,而是要知恩图报,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的。
方坤答应了张刺史的建议。张刺史临走时还给了方坤一个期限,半月建成。
半月建成祠庙,在时间上没有问题。方坤叫来了先前的雕刻师傅,问他:“上次朱将军让砸了雕像,是他行事低调,谦虚,我还想把这事办成,你现在重新雕刻一个,行吗?”
“当然行!”师傅说,“给我10天时间,雕像便能完工。”
制作一尊雕像,需要先用粘土做出成雕像的泥坯,师傅参考真人或者画像,再在泥坯上雕刻,雕刻好后自然晾干,之后放进窑里烧制而成。雕刻三天可以完成,晾干也需要三天,窑烧加上冷却,需要四天。
一般的师傅不敢把时间算得这么紧,因为窑烧过程很难预测,有时候烧出来的成品出现开裂破损就不能用了,还得重新雕刻。
要保证雕像在窑里不开裂,关键在两个环节,一是泥坯是否揉熟,是否有杂质,泥坯未揉熟,有杂质,都容易开裂;二是窑火温度是否合适,活力过猛容易开裂,活力过弱,烧不成石头。
方坤请来的这位雕刻师傅,经验丰富,他烧制的器皿、物件等几乎不会出现残次品。
师傅在雕刻的时候,方坤去看过,泥坯上朱温那两条浓眉,以及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让他如见真人。看到这双眼睛,他仿佛看到在在战马上端坐着的威风凛凛的将军真人。
他想,朱将军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啊!时下朝廷暗弱,各地军阀明哲保身,为保存势力,谁也不愿干那些于己无益的事情,朱将军能真心实意地来解救我陈州,使我陈州百姓免遭屠戮。他就是我陈州的守护神!我们为他建祠庙,理所应当!
忽然,方坤又想起那天朱全忠夫人前来跟他说的那一番话,“如若真的为朱将军建成了祠庙,也许会给朱将军带来杀身之祸。”
他打了一个寒颤。
他一直和官府保持了联系,都是为了他做公益事业的方便,他不想因为自己和官府关系闹僵,他的公益事业受到官府的阻挠。其实他向来痛恨这些鱼肉百姓的官员。
张刺史为何要他屏退所有人,给他下达这个任务呢?他是真心要给朱将军建生祠吗?既然是真心要为朱将军建祠庙,为何要屏退所有人?
方坤越想越不对劲。他的眼前出现了朱温那威严的雄姿,出现了张惠那忧虑的眼神,出现了张伍德狡黠的嘴脸。
他似有所悟。他赶紧告诉雕刻师傅,先不急着把雕像进窑,等他消息再说。
方坤带着两名随从,骑上快马,火速赶往汴州。
在朱温府中,方坤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朱温,还把他的顾虑也说了出来。
朱温意识到有人再给自己下套。告诉方坤,千万不能再建祠庙。他要立刻给朝廷上奏折,把祠庙的事情说清楚。
方坤回到陈州,把他的想法私下里告诉了雕刻师傅,他要雕刻师傅毁掉泥坯,然后装病。
张伍德每天都派人来盯着雕像的进度,这天他突然发现雕像头部的形象被削平了,不知何故,就跑来问方坤。方坤回答他说,师傅身体不好,头部雕刻不满意,削了。现在他身染重病,不能再继续干下去了。
第二天,方坤还跑到州府面见张刺史,告诉张刺史,雕刻师傅病了,雕像无法完成,其他雕刻师傅没有见过朱将军,也无法接手这项工作。张伍德计划着,等朱温的祠庙建成,再告朱温私建生祠、图谋不轨,那将会证据确凿,现在看来计划要泡汤了。
张伍德只得如实地报告给杨复光。杨复光这几天躲在陈州府内,张伍德好吃好喝侍奉着,就等着拿到证据,回朝复命。听了张伍德的报告,杨复光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失去了这次机会,再想扳倒朱温,难啰!”
皇上接到了朱全忠的奏折,朱全忠把建生祠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当然,他没有说张伍德又让百姓重新再建的事。
杨复光没有弄到生祠的证据,他很清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诬陷一位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皇上是不会相信的。与其告而不倒,不如先放过他这一次。
杨复光回朝回复皇上说:“朱全忠授意百姓建生祠之事,查无实据,系外界谣传。”
僖宗笑着说:“爱卿有所不知,此事并非谣传,朱全忠代表朝廷解救了陈州百姓,百姓为感念朱温,欲为其建祠庙,朱全忠乃朕的忠臣,怎会贪功,拒绝了百姓的好意。爱卿此次调查结果,正合朕的心意,爱卿辛苦了,回去歇着吧。”
杨复光没有料到,皇上早已把这件事弄得如此清楚,他幸亏没有诬告朱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杨复光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转身走下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