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室外的温度也越来越低,这个周一,我们一来到户外场地,孩子们就发现了外面小池塘的变化,“老师,这里结冰了!”,“快来看,小池塘结冰啦!”,“太好啦!”……
为什么会结冰呢?怎样让冰融化呢?冰可以带回去吗?……结合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进行了关于冰的融化实验,“冰怎样才能融化的慢一点呢?我们应该把冰放到哪里呢?”“放到外面,外面这么冷,肯定不会融化”“我觉得得放到没有太阳的地方,这样就不会晒化了”
有了想法,我们就一起拿出大盆,将冰放到室外和室内,在经过一天的时间后,我们发现,外面的冰还没有融化,但是教室里的冰已经融化了,原来冰要在温度低的地方才会融化的比较慢,
有了这个经验,我们开始了冻冰花的活动,首先是带孩子初步感受冰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分成了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是由水杯盛水,另一组是与水杯同等量的水盛放在大铁盘里。先让孩子们讨论水怎么能变成冰。
“很冷很冷就能结冰了。” “水在0度以下才会变成冰。”让孩子们猜测哪个容器里面的水会先冻上,为什么?
有的说杯子先冻上,有的说铁盘子里的先冻上。讲解完毕后就跟孩子们一起把水放到了室外,等待结冰。
结果天公不作美,好几天了水也没有结冰,最终这个实验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也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知道了原来冰要在0度以下才能结冰,学习了如何看温度计。
于是我们开始新的探究,做冰花。首先准备一个塑料杯,准备一小段绳子,杯子里放入大半杯的清水,可以在清水里面加上自己喜欢的装饰物、颜料等,把小绳子做为冰花的小提手,放在杯子边上,最后放到室外等待冰花的形成,结成后把冰花从塑料杯里取出就可以了。
讲完制作方法孩子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放彩色纸片,有的放蛤蜊壳瓜子皮、颜料等等。
冻冰花的过程就是水遇冷成冰的过程,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还会出现不同形状的冰花。抓住冬天这一很好的季节教育时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冻冰花,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让孩子知道天气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孩子们还从家里带来了不同形状的模具,一起冻成了各种各样形状的冰花,雪人形状、糖葫芦形状、方形、花形...孩子们也感知了冰花的形状是根据模具的形状不断变化的。
一个简单的冻冰花制作给幼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虽然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很简单,但是由孩子亲手来制作,体验制作过程的快乐这才是活动最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