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梁雄 刘长志
我叫梁雄,19年初进群,跟刘老师学习四年多了。首先感谢刘老师在身体不适情况下,还坚持给我们讲课答疑。还要感谢海鹰师姐组织这次游学之旅,让我真实感受郑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游学感悟
图片
我参加了三次游学,每次感受不太一样,这次住宿和会场环境会给人高规格感觉,刚到黄河迎宾馆就看到有国际交流会在召开,后来还了解到这地方当年毛主席住过,在这里能预约应该很难,能体验也很难得。另外品尝了地道的河南美食,这里的饮食特点“早上面汤,中午汤面,晚上面汤。”其中面不是精华,精华是汤。跟广东煲汤很像,汤才是精华。
图片
参观河南博物院,深深感受到中原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对九大镇院之宝赞叹之余,让我近距离观察这些文物的真实。学习儒家经典最好多了解当时古代的风俗和礼仪,观察这些考古藏品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最初我有个疑问,为什么看不到藏品中有孔圣人的经书之类展示?现在想想,还是自己认识肤浅了。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需要器用承载。这些藏品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属于形而下范畴。中华文化其中的“文”,就包含这些形形色色的藏品。它们埋藏千年不仅呈现外在精美图案,同时展现出了延绵几千年的内在人道之礼。
在参观西周藏馆时,我看到“簋”(gui),它就是个圆口带耳大碗。学习《周易》有遇见,损卦的卦辞:“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经文注疏解析,损卦是损下益上,损之礼关键在于诚信。“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何必要用丰盈贡品,两个碗来装祭品也可以了。如果单单从数字上看,二簋跟一鼎比较,从器皿的数量上看,感觉两个不比一个差。当你亲眼看过实物之后,一个碗跟一个锅比例差远了。我们在清明节祭拜祖先,主祭品是熟鸡,但这个簋大小是装不下鸡,只能装米饭,糕点之类的,跟一个大鼎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广东也有说九大簋,表示菜肴很丰盛。这个卦辞是说,如果家里经济困难,祭拜祖先时,自己觉得祭品份量不够,可以摆两个装多点祭品,表达自己心里的诚意了。当藏品映入心里,就产生了这种无形的共鸣,更能理解经文的含义,可能也是理解的精微之处吧。
图片
最后论道环节,在会场上我临时被安排管屏幕投影工作,此工作虽然简单但是也很关键,有些同道自己可以控制投影,有些同道需要我负责投影。在这里我向贾丽红姐姐说声抱歉,由于自己对PPT没有预先熟悉,所以不清楚这文档里面是什么内容,对于贾姐姐在台上分享的内容自己没有能及时展示出来,导致这份精心准备的PPT,没有及时展示在场各位同道,对此我要做出检讨。儒家说的素位而行,不管事情大小,属于自己负责范围,都应该尽心尽力完成,这是对自己警醒。
在论道环节,从老师的讲课答疑中,也有了新领悟。
二、四十不惑的理解
图片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年我正式进入四十,希望能达到“不惑”的境界。从懂得到做到,必须真知。
刘老师在喜马拉雅的音频上讲解过,这几个阶段的差别。三十而立,是三十岁确立自己的志向,在践行中与外界有矛盾,心中难免有疑惑,反问自己所坚持的志向是否正确?四十不惑,是经过十年实践,对外界一切言论事变明到深处,对圣学再无疑问,这个阶段确立天命方向也能知其所守,能看清楚天理方向,则心安于此。对立志守道不会有疑惑,知道如何做才妥当,能知其然,还不能知其所以然。
四十不惑的“惑”,字面怎么理解?《说文解字》古文只有或者的“或”,后面才衍生出疑惑的“惑”,国家的“国”。
或,邦也。邦者,国也。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称之为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
以凡人各有所守,或字未足表达意思,所以增加囗而为国。又加心为“惑”,乱也。乱者,治也。疑则当治之。
我理解来说,惑代表是混乱。人死守边界毫无交流,内外两边则形成猜疑,信息闭塞不通,则导致混乱。
图片
从一段时间来总结自己在事上磨的应对,可分成三阶段:
1、第一个阶段,遇到事情时候,会预想后果,不想把事情闹大,就会说服自己妥协道歉,其实自己心中有不服气,虽然说出口是道歉,想息事宁人,对方能感觉到你不够真诚。自己有时反问自己,自己坚守是不是天理方向,应不应该这样做?
这种阶段自己有惑,别人也有惑。
2、第二个阶段,认识到“不惑”就是听从良知,做不后悔的事,这时候往往都会坚持己见。发在生争执,自认为是无私心的行为,也不会主动道歉。在别人看来变成一条筋,没有变通。自己清楚要向内求,不用在意外界评价,完全遵循自己想法。
这个阶段有自知,但不知人。自己认为不惑,但别人有惑。
3、第三个阶段,知其所守,心安于此。守的是天理常道,是良知底线。“不惑”是对外界言论事变能明到深处,也是说忠恕之道,要将心比心,能换位思考,把握底线,心态平和。这时候自己反省时,道歉是自然而然的说出来,对方慢慢也能接受。《周易•系辞上》:“无咎者,善补过也。”,不惑,不是单指自己不后悔。不惑,是自己心里无私欲遮蔽,能内外交互通透,清楚坚守底线,善于变通。
举例子,最近我有“好名”嫌疑,建议改变家人的行为,被疑惑动机有问题,引起矛盾。后面自己坦然说出初心,虽然也被讽刺挖苦,这时候心态比较平和,能听进去“强加改变”的批评并保留自己意见。两天之后,跟家人又和好了,比之前恢复要快。
再举个例子,游学期间刘老师给同道答疑,生病如何应对?老师自己就生病坚持讲课,大家看到都心疼,老师说首先自知,清楚自己精气神变弱,调整缩小自己的应对措施,平常能抗一百斤,现在只能扛二十斤,跟别人沟通清楚,不要超过二十斤,这才能妥当。
既要自知,也要知人。自己真正不惑,别人才可能不惑。
图片
三、学习进展介绍
图片
1、 修身日志的坚持
21年6月,看完张宏杰《曾国藩传》之后,自己有所触动,坚持写修身日记,我平常习惯是早上有时间就静坐二十分钟,白天做事上磨,晚上学习易经礼记和写修身日记。每天反省记录自己内心不正之念。现在带着孩子也每天写日记。
《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苟是诚意,“苟日新”每天都能诚意彰显。“日日新”天天持续不断。自己每天能坚持在日记诚意反观内心做反省。但“又日新”是要求每天坚持的同时,要有逐渐深入,不是简单重复的常规操作。在这点自己做的不够,继续加深磨练。
2、 《论语》与孩子学习
与孩子一起跟着刘老师的音频学习。
每周日固定时间学习,先一起朗诵前期学习过的所有章节,然后开始新一节学习,在本子上抄写经文,一边听刘老师的音频,一起写笔记。最后我们把自己理解的经文解说出来,相互交流心得。现在学习到八佾篇。对孩子来说这个没有太多压力,也喜欢这样学习。对于学过的经文,有时在遇到事情时孩子自己能说出来,家人对这样教学很赞同。希望孩子能在儒家经典的影响下,慢慢立起自己的方向。
3、 《周易注疏》在心上学习
自己坚持三年的易经学习以抄写为主,从上经开始,看书听老师的讲解,再到系辞学习,现在学到下经的震卦。自己学习进度比较慢,每天学习一爻,对经文和注疏有不理解的地方先放过,有理解和感悟的地方,写一写体会。有段时间觉得自己不够上进,看到阳明先生写的《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也坚定自己学习方式。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嚣嚣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我将保持谨慎之心,不要有混淆经义,不要有侮慢经文,更不要残害经书的行为,我将继续坚持从心体上体认每一段经文的含义,找到心中的那份宝藏。
图片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关注了
图片
阅读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