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1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每一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们是教育的燃灯者,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的筑梦人。
位于沈城西南120公里处的一所美丽的乡村学校--辽中区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位当地家喻户晓的乡村女教师:她10岁起,便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一边照顾残疾的妈妈和年幼的弟弟,一边勤奋学习以顽强的毅力考上了沈阳市新民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后,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任教。至今一直在农村第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她就是"沈阳市师德标兵"--曹芳。
一、牢记使命,用真诚的爱心培育桃李。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就是在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工作后又是在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关怀中不断成长、成熟的。从教26年里,她始终把对学生的爱视为自己的天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同时牢记一个使命,将党和社会对自己的爱传递下去,让爱洒满人间。
从教以来,正是这份使命感使曹芳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并在偏远的乡村用实际行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博得了家长信任,孩子喜欢及领导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孩子一生梦想的引路人。农村外出人口多,班级留守儿童就多。刚入学时,班里有个叫许鸣哲的男孩,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不会与人交往,有自闭症倾向。每次曹老师和他交流,他就是不说话。别的同学劝老师说:“曹老师,他在幼儿园一年的说话,你就别管他了。”听到这里,曹芳心情沉重,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孩子进步。
于是他没有放弃任何机会帮助鼓励这个小男孩。经过开学来一个月的努力,她的爱心终于让孩子走出了心灵的误区,逐渐适应了班级的生活,主动和大家交往,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诸如此类事件不胜枚举。26年的班主任工作让他形成了自己的理念。那就是用热情去工作,用真情去沟通,用知识教学校,用人品育栋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地点燃了他人的生命。
二、用于创新,用丰富的学识提升自己。
多年来,为了提升教学成绩,她不断创新,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她用严谨而又生动的讲课方式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书的同时,她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身为教研组长,工作多,任务重。曹芳既要精心组织教学工作,又要组织教师学习,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虽然26年工作中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她仍然不忘记学习,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她利用假期时间花钱报名学习了线上写作课,经常在微信里为家长义务分享阅读和指导孩子成长的知识。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用行动影响行动,真正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带着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进步,她立志一定要做“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生活上,曹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残疾不懂事的母亲,照顾年事已高的婆婆,并以顽强的毅力,靠着微薄的工资供弟弟读完大学研究生。为此,欠下的高额外债需要多年去偿还,但是曹芳时刻没有忘记党和人民的培育,每月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和一些重病患者。或许力量微薄,但是贵在持之以恒。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最高境界。”那么,曹芳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为实现教育最高境界而孜孜不倦的努力的人。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曹芳老师为学校,为家乡教育事业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正是由于她的始终如一,踏实工作,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成于家房地区百姓心中最美的乡村教师。
坚持奋斗创新、无私奉献的情怀!
坚持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我们都做“四有”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