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讲,孤独是成长的催化剂。
如果你是一个创作者,孤独便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外部条件和资源。
现实表明孤独是孕育、唤醒精神创作力的肥沃土壤。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这一点还没能得到有力的证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的创造力只是量的不同,程度大小不一。
一般情况下,大家不愿承受长期的孤独,长久的孤独往往是外部条件造成的。比如牢狱之灾。
这种被迫长久的孤独在一些具有创造天赋的人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
雷利在死刑前的囚牢生活里创作了《世界史》,班扬的《天路历程》、陀斯陀耶夫斯基《死屋手记》都是在牢狱里写的。
再就是疾病。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戈雅因为聋却造就了巨大的创造力。
还有我们历史上“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等,他们虽然遭受了作残的痛苦,却潜心创造,完成举世成就。
牢狱之灾,病痛等外在条件给这些创造者有了更专注的精力。
他们远离尘世繁扰,一心一意把精力专注在创造上,虽然外部看来,他们的被约束压抑在一定的空间里,但其实,却他们内心有一个广阔宁静的世界,让他们沉浸其中,安心创造。
另外一部分艺术家,创作家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气质,或者个性使然。
他们的创造活动本身就是对他们人生的一种治愈。
比如我们知道的富豪作家唐家三少每年稿费收入上亿,是他一味地追求财富吗?
“当我在键盘上打字时,我才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我的思想更专注,不再多想其它事情,这让我很安心,我很享受这种基调和感觉。“
唐家三少在谈到写作时如是说。他其实是在用写作来治疗内心深处,获是幸福与安宁。
卡夫卡、吉卜林等本身有忧郁气质的作家正是用写作来治愈他们的忧郁。
一位作家说:我写忧郁让我无暇忧郁。
写作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偿,或者获得内心宁静的方式,让他们乐不知疲。
有精神学专家说, 一些创作家创作力竭尽,导致他们无法找到生活新的支撑点,便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是其它潦倒的生活状态。
伟大的天才思想家则不同,他们主动选择孤独,来守护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不受外界干扰,这种状态如同我们气功,一种专注的内修。
比如牛顿、康德、维特根斯坦等,他们享受孤独,而且长寿,真是一举多得啊。
这些天才气质的创造者会主动选择孤独,让自己更加专注。
或许,他们也感觉不到孤独,只是旁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怎么会感到孤独呢?
他们的专注已经让一切烦扰排除在外,这正是大部分人缺少的专注力。
这种专注力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才会有的一种投入,全身心沉浸在当前的世界里,忘掉一切,在目标引领下奋勇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