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50,7-9-1,离娄章句上9-1》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戊申日,二月廿五,2017年3月22日星期三。
一,这一篇揭示了孟子的重要心法:成败的关键要素是对时间的认识。
从孟子时代到当下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一如即往地聚焦在空间方面,比如说实力大小,也就是常常理解的说钱多钱少;市场地位,地盘儿的大小;地位就更不用说了,地和位都是确定无疑的物理空间的概念。如此等等。
孟子将在这一篇中论述: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看起来很有道理",而且"眼见为实","有根有据",其实,空间思维具有遮蔽人思维的力量,空间思维常常使人罹患短视之病,大部分人一辈子原地打圈圈而不知究竟,乃至于虽得犹失,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知道得太多,惟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遮蔽是关键。修正的方法就是掌握时间思维的秘密。
读懂这一章,就有机会修成大人;读不懂这一章的,继续当众生。
二,先学习张居正先生的讲解:孟子说,自古国家的兴亡,都跟民心向背联系在一起。夏桀和商纣都曾经君临天下,他们是怎么丢掉天下的?就是因为人民离散,变成独夫,没人和他们一起保守天下的缘故。那么,他们有是怎么失掉人民的呢?就是因为暴虐不仁,众心怨怒,不肯归向的缘故。由此可见,得天下也是有方法的,只要百姓归附,就有人有土,天下由他统驭。得百姓也有方法,只要他心里喜欢,就会近悦远来,亿万人民都愿意移民到你的国家。得民心还是有方法,不是智术高明能忽悠,不是威力强大能胁迫,只需要看百姓需求什么、厌恶什么,比如说,饱暖安逸是人人追求而不是个人所能达成的,需要政策扶持抚恤,把这些好事都替他们聚集起来,使他们实现生活富足安乐的欲求;比如说,饥寒劳苦是人人厌恶的但不是个人所能驱除的,需要政治公正清明,不要把这些加到他们头上,使他们远离怨恨愁叹。这样,就是君以民心为心,民以君心为心,还用担心不得民心这种事儿吗?如此而已。
确实,第一节已经结束了,还没见到"时间思维"的影子。急啥呢,一步步跟着孟子老师走。这之前,立志不做桀和纣,也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