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5小时左右,读完了《安娜卡列尼娜》。
前半部分读的很上头,因为想了解情节。可后半部分,情节铺设的差不多了,更多出现的就是心理和思考。这部分无疑是很无趣的。一方面由于枯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于俄国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以及外国文化,我理解的非常有限,不能读其深意。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使我获益良多,引发了很多思考。
现在我可以断言这是一本描写家庭、女性、同时展现俄国贵族阶层生活图景的小说。它涉及作者对社会风尚、社会思潮以及宗教信仰的思考。(据说列文的原型是作者自己)
虽然作品的名字叫“安娜卡列尼娜”,可实际上描绘列文的笔墨却比这位女主人公多得多。在第七部女主卧轨自杀以后,第八部几乎全是列文的思考。对于思想更有深度的人来说,也许第八部才是全文的精华所在。而我,只能谈谈我对整个故事的一点浅显的思考。
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以女性出轨为着墨点描写的小说。其他两部分别为《包法利夫人》和《面纱》。同样都是婚后出轨,本文的安娜却是我最喜欢的女主。因为包法利夫人和面纱中的凯蒂,在我看来都是空有美貌而无内在的绣花枕头。她们因自恃貌美而去追逐上流社会的富丽堂皇,把美丽当成财富的敲门砖,饰以“爱情”的外皮。她们浅薄、虚荣、无知,对包容自己的丈夫百般鄙夷,却被轻易的哄骗,沦为渣男的玩物无可自拔。这两本书让我有所收获,却很难有代入感,因为自认不是那么蠢笨的人,会因为虚荣而做出背德的事。
而安娜的堕落却让我惊心不已。在最初她出轨的时候,我并不讨厌她,甚至同情她,虽然到了后期我也觉得这个女人莫名其妙,做了很多不道德的选择。比如生下与情夫的孩子,抛弃深爱的大儿子,在未离婚的前提下与情夫堂而皇之的生活在一起等等。
一开始安娜的出场,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她的魅力使女人都为之折服。可喜的是她并没有任何自恃美貌的意思,也并未刻意讨得谁的欢心。对于伏伦斯基的亲近,她也因觉得不道德而回避,虽然内心有过窃喜,但这是一个女人对别人肯定自己的合理反应。当然最后她还是被俘获了芳心,冲破了一潭死水的婚姻的阻碍,与伏伦斯基结合。这是为现世所唾弃的背德行为。可当我看到她的丈夫卡列宁对此的反应是“维持现状,不伤体面”时,却觉得同情安娜。
凯蒂和艾玛出轨更让我厌恶很大程度是因为她们的丈夫并无过错,甚至深爱着她们。而在安娜的故事里,我感受到她与丈夫的结合只是上流社会贵族之间的联姻,的确没什么感情。而且安娜出轨是真正的追逐爱情,并不是追逐虚荣。跟伏伦斯基的结合给她带不来荣光,反而是羞愧与屈辱。让她甘愿承受着一切的,自然是爱情。所以,这三个出轨的女人中,我最喜欢安娜。
她最后也像其他陷入爱情的女人一样,虚无、恐惧、歇斯底里、丧失理智、患得患失,而且结局惨烈。
当我读到她卧轨自杀前的疯癫和狂乱的心理活动时,连自己也随之心惊胆战。因为在我的认知中,当我面对她这种困境时,也许会有同样的不可理喻的心理活动,虽然我确定自己绝不会以伤害自己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但还是不能不为之心惊,并竭力想要避开这种让人窒息的困境。
和安娜这边的压抑无奈相比,列文和吉蒂的生活就要幸福许多。可以说,在安娜的故事里了解爱情残忍,在列文的故事里了解婚姻的平凡。
即使列文深爱吉蒂,但结婚之初还是对“家庭”这个概念有过迷茫和抗拒,新婚夫妻并不是想象中的浓情蜜意,反而经历了几个月的磨合才渐入佳境。当揭开爱恋的甜蜜幻象,婚姻就变得平淡了起来。很让人无奈,但又是实打实的真相。就像是奥勃朗斯基夫妇之间,妻子原谅了丈夫的出轨,一直到最后还生活在一起,即使知道丈夫从未停止过出轨一样。
这本书使我对爱情和婚姻产生了很多难以言说的思考,很庆幸在这个时段读到这本书,或许能为我将来更理性的处理感情和婚姻提供一点助力。
此外,本书中还有许多对信仰、人生意义、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探索,由于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因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