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骑曹梁革得和扁之术。太和初,为宛陵巡官。按察使于敖有青衣曰莲子,念之甚厚。一旦以笑语获罪,斥出货焉。市吏定直曰七百缗。从事御史崔某者闻而召焉,请革评其脉。革诊其臂曰:“二十春无疾之人也。”崔喜留之,遂其直于敖。敖以常深念也,一怒而逐之。售于不识者斯己矣,闻崔宠之不悦,形于颜色。然已去之,难复召矣。常贮于怀。
未一年,莲子暴死。革方有外邮之事,回见城门,逢柩车。崔人有执绋者,问其所葬,曰:“莲子也。”呼载归,而奔告崔曰:“莲子非死,盖尸蹶耳。向者革入郭,遇其柩,载归而往请苏之。”崔怒革之初言,悲莲子之遽夭。勃然曰:“匹夫也,妄惑诸侯,遂齿簪裾之列。汝谓二十春无疾者,一年而死。今既葬矣,召其柩而归。脱不能生,何以相见?”革曰:“此固非死,盖尸蹶耳,苟不能生之,是革术不仁于天下,何如就死以谢过言。”乃令破棺出之。遂刺其心及脐下各数处,凿去一齿,以药一刀圭于口中。衣以单衣,卧空床上。以练素缚其手足,有微火于床下。曰:“此火衰,莲子生矣。”且戒其徒:“煮葱粥伺焉。其气通若狂者,慎勿令起,逡巡自定。定而困,困即解其缚。以葱灌之,遂活矣。正狂令起,非吾之所知也。”言竟,复入府谓崔曰:“莲子即生矣。”崔大释其怒,留坐厅事。俄而莲子起坐言笑。界吏报敖,敖飞牍于崔:“莲子复生,乃何术也?”仍与革偕归,入门则莲子来迎矣。敖大奇之。且夫莲子事崔也,非素意,因劝以与革。崔亦恶其无齿,又重敖,遂与革。革得之,以神药傅齿,未逾月而齿生如故。太和壬子岁,调金吾骑曹,与莲子偕在辇下。其年秋,高损之以其元舅为天官,即日与相闻,故熟其事而言之。
金吾骑曹(金吾卫下的骑曹,是负责宫中及京城警卫的参军)梁革,精通医术(医和、扁鹊均为古代名医)。大和初年(唐文宗李昂年号,827-835。不过在唐代,误写成太和者大有人在),任宛陵(今安徽宣城)的巡官。宣歙观察使于敖(于敖卒于830年,这时候已经是他晚年了)有个丫环叫莲子,于敖待她甚厚。某天莲子因玩笑得罪了于敖,被于敖赶出去并把她卖了。市令给她定了七百缗的身价(七十万钱,相当贵了)。一个姓崔的从事御史听说后,就把莲子召过来,并令梁革给她诊脉。梁革把她臂后,说:“她二十年都不会得病。”崔某大喜,就把莲子留了下来,并把钱送给了于敖。于敖因平常十分厚待莲子,一怒之下斥逐了她(有些懊悔),如果卖给陌生人也就算了,听说崔某十分宠爱她,十分不高兴,脸上都能看出来不悦之色。但木已成舟,不好再将莲子召回来,只是心里常记挂着此事。
不到一年,莲子突然暴亡。当时梁革到城外出差,回到城门口时,正好遇到灵车。有崔家人在抬棺,问他抬的是谁,说:“是莲子。”梁革叫他们将棺材抬回去,自己跑着去告诉崔御史说:“莲子没有死,只是尸蹶而已。刚才我进城,碰到她的棺材,把棺材拉了回来,好让她醒过来。”崔某正为梁革当初的话生气,又为莲子猝死而伤心,勃然大怒,说:“以妄言迷惑诸侯,才挤进官员行列的无耻匹夫!你说她二十的都生病,结果一年就死了。现在就工下葬了,你又把棺材抬回来。如果莲子不能活过来,你拿什么来见我?”
梁革说:“莲子真的没死,只是尸蹶,如果不能救活她,那我的医术在全天下算最差,那就让我以死来赎我说的大话。”
于是就下令打开棺材把莲子抬出来。梁革就用针在莲子的心脉和肚脐下各扎了几针,又敲掉她一颗牙齿,把一刀圭的药放入莲子口中。给莲子穿上单衣,用绳子绑住她手足,放在一张空床上,床下点上小火,说:“等这火熄了,莲子就活过来了。”又告诫他的助手说:“去煮点葱粥等着。等她刚恢复呼吸时,就象发狂一样,这时千万不能让她起来,过不了多久,她就会自己安静下来,静下来就困倦了,等她困倦时,就解开捆缚,给她灌葱粥,就活过来了。如果她正发狂时放了她,后果就不是我能预料的了。”说完,就进府给崔御史说:“莲子马上复生了。”崔御史怒气消了大半,就留梁革在客厅坐着。没多久莲子就活了过来,又说又笑。
州中小吏将这事报告给了于敖,于敖飞速给崔御史送去一封文牒,说:“莲子死而复生,是用了什么方法?”就和梁革一起来崔府,进门就见莲子来迎接他。于敖十分惊奇。而且莲子卖到崔府,也不是于敖的本意,于是劝崔御史把莲子送给梁革。崔御史也厌恶莲子缺了牙齿,又尊重于敖,于是将莲子给了梁革。
梁革得到莲子后,用神药涂在她牙上,不到一个月,牙齿就重新长了出来,恢复到跟以前一样。
大和壬子年(832年,于敖已经去世两年)梁革调任金吾骑曹,和莲子都在长安。这年秋天,高损之因他大舅(看样子是梁革的大舅)是吏部尚书,当天就与梁革交往,所以能熟知这件事而且说了出来。
《梁革》出自《续玄怪录》,载于《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九,“医”类。对尸蹶的记载,似乎传说中的扁鹊治虢太子是最早见于文字的案例,本文亦写了一个良医治尸蹶的故事,可能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