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读书会笔记六20171203

1,文化与心理的交互作用

    埃里克森提出,文化会影响人的潜意识。

    我理解,文化是有环境和生活方式所构建的,一旦出现并被接受,会在潜意识层面影响同一文化人的行为,或者叫集体潜意识。

    老师举例:有两个村庄。一个在海边以捕鱼为生;一个在丛林中以狩猎为生。

                    捕鱼有季节性,有休渔期。而且捕鱼某可能要劳作一整天才能吃一顿。捕鱼需要有人驱赶鱼群,有人划船,有人撒网,大家合力拉网等等。这就造就了渔村:克制、合作的文化被广泛接受,认为是“真理”。从而衍生出,给孩子提早断奶;只供应晚饭;休渔期忍受咸鱼的味道;性格过于个性的人很容易被排除在群体外等“合理”行为。

                    狩猎虽然也有季节性,但冬天还是可以捕猎些小动物,受的影响没这么大。肉类相对更好存放,且单枪匹马或者一两个人也可以去狩猎。这就造就了猎户村:独立、满足自我的文化被广泛接受,认为是“真理”。从而衍生出,孩子哺育期长;一天吃两到三顿饭;可以包容有个性的人等“合理”行为。

      类比中国文化: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是大家族社会(现在也有很多),文化上中国人比较重视人情,也比较容易服从集体(或者族长)安排。相比于西方独立性少些,相比于儒家文化没有明显断档的东亚国家又要强些。

2,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2.1 婴儿期

            希望是指我可以得到环境的帮助。信任环境

2.2 儿童早期 (3岁前)

            羞耻感是丢脸的感觉,起初来自于身体不受控制的感觉。

2.3 学前期(幼儿园阶段)

            关联探索的欲望

2.4 学龄期(6岁后,小学阶段)

            关联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2.5 青春期 (当下社会被延后,常发生在本科阶段或毕业几年内)

            自我的二次认同(中年、老年还有重新认同)

            认同不充分,常会出现角色混乱的情绪,表现为:不停做各种尝试,却不能稳定下来

2.6 成年早期(创立时指25岁左右,随社会发展延后,当下35岁左右)

            拥有爱的能力

2.7 成年期

            这个阶段养育孩子,或者事业,并逐渐停止下来。

            拥有关怀的力量,关怀家庭和晚辈

2.8 老年期(之前是60岁以上,当下更加延后)

            自我重新整合,更能“放下”。

            所谓放下,不是指记忆的中的伤痕抹平了,而是心中的美好更多了,远大于不好的回忆。不好的事情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会有无价值感,低自信。常会沉浸在往昔温暖的回忆中。

3,自我疏离的人

    即我自我感受分离的人,自体客体几乎不存在。镜像自体很弱

    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表达,让其学习(模仿)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4,自恋型人格障碍

    处于摆荡状态,有时妄自夸大(显示优秀、厉害),有时自卑、宅(补充能量);外部一夸开心,一批评就萎靡。

    不依赖别人,对他人欣赏、关注比较少

    有很强羞耻感(要把不美的一面藏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认为对方能承受忧虑,因为小时候自己父母大多如此)

    认为脆弱表现,是非常恐怖的状态。

    常处于自恋剥削(即认可了小时候父母的情感剥削、利用是“合理模式”)或者自卑逃避状态(即认可不能承受而躲避)

    如何治疗?通常补充一个或多个自体来治疗(此类人格障碍通常下面的自体一个都没有)

      4.1 镜映自体

                    咨询师可以体察来访者,并说出来访者的状态、感受、想法。来访者模仿过程中建立/强化镜映自体

    4.2 理想化自体

                    咨询师在来访者赞赏你时,要确信的表达出“我就是很棒”“我很厉害的”的状态。以便来访者模仿内化。

    4.3 孪生自体

              通常是来自同伴认同。常出现在父母看不上孩子的小伙伴,间接不认同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