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老师前两天直播的时候说:“不少中小学老师读书不够,每年读不了三五本书,一辈子只教教科书上的东西,最后自己被掏空了,变得知识面很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
坦白说,俞敏洪说的就是现在老师们的真实状况。而且俞老师说的这些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做过调研的。结合我个人所接触到的情况,我也可以肯定的说:很多的老师的确不太读书,更不太读专业书籍。
那么,不读书对教学水平有没有影响呢?
显而易见嘛!多年前就有一句名言:要给孩子一口水,老师就要有一碗水!老师的一碗水若不是活水,并不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总会有喝干见底儿的一天,不是吗?要想源源不断地滋润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老师就需要不断的往自己的碗里加水,使水常新常满。读书就是往碗里加水的好方法,因为它成本最低,且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们可以自己选择看什么书、什么时候看、在那里看、看完要不要写心得,而不用受制于人。
习总书记也强调:老师们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老师,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其中“扎实学识”可以说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时代在前进,不想被时代抛弃就要与时俱进,对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教师要教育的人不仅生活在当下,而且教师教育学生是为了服务于未来的,所以教师应比从事一般职业的人拥有更长远的目光才行!像俞敏洪老师说到的“一辈子只教教科书上的东西,把自己掏空了,知识面变得很窄”,这样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老师,当然教不好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的学生,就像用隔夜的饭菜来充饥一样,吃是吃了,饿也是不饿了,但益处是没有的,说不定还会产生点小问题。那么教师如何与时俱进呢?多读书就是最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手段、真实的教学案例等,专业的书籍里面都有。且现在的专业书籍早已摒弃了纯理论的形式,常常是案例和理论相结合,注重实操和可推广性。
读书从来都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尤其是老师们为提升业务能力而读书,就更要有方向、有选择、有主次了。为此俞敏洪还给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读和教学专业相关的书,比如教语文的老师就要读和语文课文中间所有知识相关的语文书;二是读一些和教育有关的书,比如心理学类;三是应该读些其他学科的书,可以触类旁通,扩大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不得不说,俞老师的读书建议是很有针对性的建议,值得采纳。
其实,老师们读书少并不是因为她们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更不是老师们不思进取不愿意花时间读书,相反,老师们是想读书却读不了书!为什么?
一、很多学校的图书室里从绘本到名著应有尽有,可全都是给学生的。针对老师的书几乎没有!更有甚者,连教参都舍不得给老师们买,还美其名曰老师们上课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拿来主义”!
二、近几年社会怪相层出不穷,其中之一就是“老师是万能补丁”。扶贫检查开始了,教师要放弃休息挨家挨户去走访,摸底、随访、辅导贫困户学生。人口普查开始了,教师要走访、统计、协助网络登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阅作业、开会、研讨、培训、家校沟通之外,还要成为政府人员的助手,随时可能被抽调去做完全和本职无关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占用的不是老师们的正常工作时间(老师们的日常时间本来就排的满满的也无法占用),而是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双休日、寒暑假。再说,年轻没有成家的教师有几个?多数老师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家庭,下班之后谁还没有照顾家庭的基本责任了?这样的现实之下,老师真的很难有空闲时间去读书。
所以,希望老师多读书的建议是好的,但是这个建议第一个应该是建议给老师的主管部门,其次才是建议给老师。但似乎这更令人害怕了,毕竟我们的上级领导最会做的事情是向老师提要求,而不是帮老师解难题。如果现在教育局采纳了俞敏洪老师的建议,下达文件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必须读至少5本教育相关书籍,且为了检验效果,每本书读完后还必须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但就是绝口不提给学校拨款为图书室增添教师用书的事儿,也照样把老师当万能补贴,啥时候想用就用,那么,本是针对教师的好建议,落到老师身上却反而成了额外的、更加沉重的负担,到那个时候再有老师站出来说俞敏洪这番论调对老师是一种伤害,恐怕俞老师就愿意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