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是国家为孩子们颁发的“休息”证明,按照教育规律,这样的假期对缓冲孩子们的学习紧张情绪,沉淀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是必要的、必须的假日,孩子们不仅喜欢还很需要,可是每次假期之后的与孩子们的交流,我的内心都有种隐隐作痛的感觉,两个问题总是缠绕着我:孩子们闲了吗?事实证明没闲。家长们忙了吗?事实证明忙了,但“忙”得些“乱”。
前不久我对40个同学做了个假前“访谈”,我的问题很简单:假期有什么计划吗?结果是78%的同学都被家长提前在各种活动场所“报了班”,假期基本上要在几种不同的“班中”度过了,还有十名左右的同学被家长预约了“冬令营”,同样是被学习活动“管理”了。我问到“你自己愿意参加吗?”的问题时,他们有的是笑笑回身走了,有的是一脸的无辜“我妈让我去”,还有得挺认真的说“去吧,不然干嘛呀?”哎呀,好像在“假期”这些日子里没有其他安排,上课、学习是唯一的选择了。当然,利用假期发展兴趣爱好是很好的,可是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继续学习教科书的内容,有很多是在学习下学期的知识呀。
假期来了,家长的确紧张了。生活、工作、个人发展的重重压力都集中在了现在的“家长们”身上,如何管理孩子们的假期就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各种兴趣班、学习班、提高补课班等等都红火开张了,这不是坏事,它们的出现应该是给了孩子们的假期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不能是主要的“选择”。另外我了解的大部分家长对于假期好像比较集中的是三种选择:给孩子报各种“班”,填充孩子的时间;送奶奶姥姥家看管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去冬令营消遣孩子的时间。总之,大部分家长不是积极地“拥抱”孩子们的假期,而是皱着眉头应付属于孩子们的自由时间。
我以为“假期”积极地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生命中密集的“亲子时刻”,良好的家庭氛围无疑是孩子自由轻松快乐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父母要尽量利用这样的时间主动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创造故事,留下未来美好回忆的亲子痕迹,因为孩子们长大是瞬间的事情,孩子们的童年稍纵即逝。聪明的家长一定会把孩子的假期当作愉快的“亲子时刻”,和孩子一起愉快创造有“故事”的宝贵时间,将来孩子长大离开家的时候,这些“故事”都会陪伴着“家长们”保持灿烂的童心。我希望年轻的家长们试一试吧,几点建议,我们可以讨论。
■博物馆、名人故居、名胜古迹都是与孩子们创造故事的地方,这些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又是学校教育无法满足个性需求完成的。
■共同起居,共同做家务,逛超市买东西,让孩子主持您的“钱包”,给孩子机会想问题、做事情,安排家庭的生活,学会“操心”,体会家长的辛苦。
■旅游或走亲访友,坐火车、乘飞机,购票、住店、拍照,观察生活百态,体验社会功能,这也是学校教育无法企及的,家长您能给孩子们。
■培养共同的爱好,棋类、唱歌、看电影、营造读书环境等等,尤其是利用这段时间陪着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等等。
■找同龄小伙伴玩、乐、吃、住……只要选择好了小伙伴就不要过多约束,让他们自由发挥,从中培养谦让、友谊、为他人着想。
总之,现在的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需要的是动手亲为,需要的是父母陪伴,需要的是小伙伴的合作交流。
假期应该给与孩子们更多的惊喜和精彩,让学校生活成为一种假期后的期待。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给孩子们创造有“故事”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