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写这首诗时正蹲大狱,事儿得从他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说起。
公元678年,骆宾王在朝廷当侍御史,这官专门管弹劾百官、挑错纠错,权力不小但特得罪人 。他本身性子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武则天把持朝政时的一些做法不顺眼,就直接上书直言劝谏,把武则天给惹火了 。政敌们趁机落井下石,诬告他贪赃受贿,他就这么被抓进了监狱,其实根本没这回事,纯粹是遭了冤屈 。
坐牢的日子不好过,又挨揍又被逼着认罪,有冤没处说,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当时正是秋天,他牢房西墙外的槐树上,蝉天天“知了知了”地叫,声音听着就透着凄凉。他看着这蝉,越想越有感触,就写了这首《在狱咏蝉》,还加了段序把背景说清楚——序里讲,自己坐牢时听着蝉鸣,想起自己申诉的文书递上去了,却还担心有危险,触景生情才写了诗 。
诗里全是他的心里话:“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是说秋天蝉叫,勾得坐牢的自己格外想家;“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看着蝉的黑翅膀,再想想自己因冤屈愁白的头发,别提多难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更实在,把蝉遇到的露水重、风又大,飞不动、叫不出声,比作自己被奸臣陷害,想做事做不成、有冤屈说不清 。最后那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最戳心,就是直白喊冤:我跟蝉一样清清白白,只喝露水不吃脏东西,可没人相信我,谁能帮我证明清白啊?
整首诗看着是写蝉,其实每句都在说自己的遭遇,把冤屈、委屈和不想丢了清白的心思全藏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