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人眼里我是个财迷,任别人怎么评价我都不过多解释,也没有必要解释,因为生活是我自己的。
我开始赚人生第一桶金是在刚上大学那会,家里特殊原因,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在大伯大妈的帮助下才有机会参加高考,并且有幸进入大学校园,但他们实在无力供我继续读书。
卖掉老房子的钱只有570元,几年大学生活怎么度过?唯有自己赚钱!最快速入职的方式就是当家教,带一个学生每月20元。同时带两个学生,生活费基本没有问题,寒暑假继续带学生,学费问题也解决了。
毕业后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到西部工作定居,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单位分房住,公婆给力帮忙带孩子,我有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
先生家一个亲戚开了床品店,专门卖床单被套、被罩,那个亲戚家有点背景,春节单位慰问老干部的礼品都从他家店里拿货,单位发奖品也走这个套路。
私下自己加工床品又不敢雇外人,周末和小长假我就被派上用场,不但能加工,还能打包装箱,那几年我也挣了不少私房钱。
后来我和先生被调到基层单位工作,给一个亲戚办理了新职工手续,可是那个亲戚不屑于到基层承包土地,只要工龄,于是我接手了她名下的那份土地,雇人干活。下班和周末我就成了业余农工。
先生曾经劝我:“咱俩家是双职工,就这么一个孩子,至于那么拼吗?”
他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怎么能体会到为温饱挣扎的痛苦?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等到亲戚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她领工资,我用业余时间挣的钱购买一套小房子出租,租金每月只有几百元,却是持续的现金流。
企业女工退休,工资不高,先生还在工作中,于是我选择了再就业,退休工资存在养老备用金账户里。
等到先生退休,我也辞去再就业的工作,孩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们家庭账户里的钱全部扶持孩子成家。
尽管我俩退休工资不高,我们有养老备用金,还有房租可收,不至于养老生活为钱发愁。
平时我喜欢看点书,突然闲下来,有许多可支配的时间,文字成了生活之外的精神栖息所,盘旋心头的情绪与思绪总要有一个出口,写文章便成了表达的途径。
刚开始因为喜欢而写作,有点小收益后就开始为钱日更,每天上午都要写几千字。
写作是一种苦行僧,吃得了码字的苦,耐得住寂寞,可是收益也是真实的,把写作权当一份工作来做。
我这半生努力赚钱都是有渊源的:
学生时代努力赚钱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中年时代努力挣钱不想生活中为钱发愁;
而退休后依然赚钱那是为养老生活做铺垫。
我始终明白,无论任何时候,钱能让我有安全感,更是我行走在世上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