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6 新闻失实

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现象就被称为新闻失实。

其主要表现为: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所谓的假新闻,就我曾经看到的一条新闻举例。一名记者听说有人从包子里吃出了纸屑,又苦于最近自己未出业绩,制造了一出用火碱制作纸包子的假新闻事件,害得受害人一家家破人亡。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这类失实,见于更多为追忆杰出或具有巨大贡献的人物。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使用过于夸张的言论去描述,甚至出现新闻失实。

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新闻记者在撰写稿件在收取利益或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情况下,在稿件做减法,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采用部分事实,引导读者产生与其相悖的观点。

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在新闻中,选择用拼凑法,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写成现在出现的;把众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说成是一个人的成绩;把别人做的事说成是某个人做的。

5、牵强附会,因果不符

新闻指出的事件所发生的原因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把事件发生的多种原因说成只有一个原因。

而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1.非故意性失实 

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未察觉自己的错误。由于记者在采访中,采访的不深入,以讹传讹、编辑过程的差误、编辑核实程序不对、写作中作者想当然,都造成了失实。

2.故意性失实

新闻工作者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工作态度的不端正,或是由于受到某种利益收买、提供线索者急功近利夸大其词,想以此赚取线索费、自造材料为自己宣传、为迎合特定受众的心理趋势、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这些都是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

故意性失实的比例逐渐增大,不得不使我们去想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宏观上:

1.无论是新闻事业还是新闻工作者都应尊重新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减少行政权力对媒体的干涉。

3.对媒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媒体成为市场真正的竞争主体。

4.加强新闻法治建设,对违法乱纪依法惩处《新闻法》

5.新闻媒体坚持客观公正、公正平衡、不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6.媒介相互监督,维护公正

微观上:

1.新闻工作者遵循合法性原则。

2.新闻工作者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

3.遵循社会责任原则。维护公共利益,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

4.遵循减少伤害原则。

5.遵循答辩与更正原则。

6.自觉遵守回避原则、清正廉洁

7.爱岗敬业,履行职责。

8.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9.关注弱势群体,倾听社会底层的声音。

愿每一位身在前线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勿忘初心,勇往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情难自禁 我不知道,说真的。我不知道怎么判断我的感情状态。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甚至爱上了我的姐姐,大姐。 大四的时候...
    月下行人阅读 221评论 0 0
  • 这段时间,每天一下班就要赶回家给儿子做饭,晚上还要花心思想明天换啥花样,还要出去菜场采购一番,有点累。 ...
    无忧侠阅读 150评论 0 0
  • 1.招聘广告 网上、报纸的分类栏和专业杂志中都有招聘广告。典型的广告通常含有以下信息: Job title(工作名...
    胖红Red阅读 4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