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把事物说明白
—— 上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记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把事物说明白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利用部编版五上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做了一把尝试,完成后,稍有感触,忍不住想给大家分享。
这个单元安排了两篇讲读课文,《太阳》和《松鼠》。《太阳》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离地球远,太阳的体积大,太阳的温度高几个特点,然后介绍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以及它们在说明事物时的作用。《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全文以活泼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松鼠的特点。重在让学生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语文特点。两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交流平台,对说明文的特点进行综述。尔后是《初试身手》,第一个练习重在训练孩子们对几种说明方法的运用,第二个练习让孩子把《白鹭》第2到5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 ,意在考察孩子对说明性语言风格的掌握和运用。接着是《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才安排了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此单元的教学,让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部编版教材体系严密的逻辑性,有它内在的序列和结构,逻辑链条中任何一环都不能偏废,否则都会有损知识体系的学习与掌握。尽管之前有学习过说明文,但是作为整体的单元训练,五上五单元是第一次,所以要从文体特点的高度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认识,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说明文语言的风格以及风格的选择,都在掌握之列。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教学的目的并非简单的掌握几篇课文即可,还要注重迁移运用。运用一方面可以检验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知识进行强化。
在上习作之前,我很忐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为在《初试身手》阶段让孩子们把《白鹭》的2到5段改成说明性文字时,班上有一半的孩子不合格。我真害怕这个习作处理不好会打消孩子们写说明性习作的积极性。最后,我想孩子们是第一次写说明性的习作,一定要想办法降低难度,减轻孩子的畏难情绪,所以在习作之前可以安排前置任务。我先引导孩子从类别上去选择自己要介绍的事物,动物、植物、物品以及美食等等均可,然后让孩子们在课外去查找资料,回来后,再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制定出自己的写作提纲,接着习作。这样可以减小习作的难度,让孩子们觉得有话可写。从孩子们交回来的习作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认识是如此的有热情,只要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的。习作完成后,先是学生互评,然后老师点评,这样的分享,不但让孩子们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丰富,而且让孩子们可以比较得出习作中材料取舍,说明方法运用,段落安排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一系列的环节下来,从学生处反馈回来的情况看,效果还不错。
运用统编版教材一定要有整体性思维,我在这个单元里又一次充分的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