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觉醒1》原文:
“赚钱可以是一锤子买卖,团队不能过一锤子买卖而改变。打造团队没有一锤子买卖,绝对不能靠一次行动,而要靠“行深”。深,就是反复,人心靠反复而改变。生命力的存在跟反复有关,它不靠钱,不靠权,不靠一节外在的东西。……欧博项目的改善方法很简单,关键在于不能急功近利,而是在于频繁跟进,频繁总结;反复跟进,反复总结。只有反复和问题打交道,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想法】
在现实管理中,我们经常会这么做:
第一,我们会经常要求下属如何做,发号施令完后就静等结果,但时间到时,却往往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真让自己抓狂。
第二,我们将工作初衷、工作流程、工作细则都讲得井井有条,而且有书面的文字性指导文件,甚至还会有相关培训,但为什么结果却不如人意?
第三,我们要求员工要反馈信息,提意见或建议,但真正提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
第四,我们本来很信任某员工,于是安排重要工作让他做,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
……
看到这些司空见惯却时时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可能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想摆脱这种窘境,但大多数时候却无法达到。这是为什么?
曾教授说,管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我们确定下标准后,剩下的绝大多数时间,紧盯,反复检查,反复分析,反复总结,反复跟进,一点一滴的提高。采用这种最简单、最笨的方法,可能会最快最有效地达到管理的标准及目的。
我们经常在学习、在寻找管理的方法,总想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管理方式,但现实中,慢即快,笨即是慧,本本分分地从点滴帮起,反复抓、时时抓、紧盯、检查、分析、提升,一段时间后,就能改变人的习惯,当旧习惯改变而建立起新的习惯时,也是建立旧思维转变为新习惯的时候,这种转变是彻骨的,是不易反弹的,这比培训、开会、唠叨多少都管用。
而我们的管理者,经常是只开了一个头,没有过程,便想要一个完美的结果,这就是纸上谈兵。甚至有的管理者害怕去面对过程控制,不敢检查,不敢跟踪分析,更不敢沟通区分,可想而知,结果会是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管理者只能算得上个伪管理者。
有的管理者很轻易地就动员员做些事情,比如动员员工提意见、提建议。但员工真正行动了,提出意见及建议后,管理者却没有积极回应,可能是无暇回应,可能是无力回应,可能是不会回应,可能是不屑回应,不管哪种方式,导致的后果是员工感觉自己的问题石沉大海,自己像是被耍了,于是再也不提意见了。这种管理方式,还不如一开始不要大张旗鼓地动员,无为至少不会让员工反感。、
所以,管理者在面对下属时,不要将下属当成宠物,高兴时逗逗玩玩,不高兴时不理不睬。
总之,管理就是深入到每个流程中,检查到每个细节,体会到当事人每次的呼吸与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