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我走进教室,看到课代表书桌前,薄薄地放着几本作文。心中不快,我问课代表:“怎么这么几本?”
课代表低着头,伸伸舌头说:“老师,都不会写……”
我巡视全班一圈,“都不会写吗?”无名的愤怒激荡在胸中,“写,这个早读课!写不完,交不上来,第三节课不上!”教室里静悄悄的,能够听到沙沙地笔尖碰到纸张的声音。班上只有七名同学完成作业,我把七名同学请到走廊里,让他们沐浴着早晨凉爽的风背诵唐诗三首。
早读下课,我叫来两名“学霸”级同学了解情况。我还没开口,其中一名同学就笑着安慰我:“老师,你别生气!我们这一段儿是都不想写作业,什么作业都不想写……”
我皱皱眉,示意另一名学生说。她说:“老师,确实如此!我们这一段太兴奋了,忘乎所以了吧!”
“呵呵!”我尬笑了一声,“你们回去吧!我想……算了,你们回去吧!”
第三节上课,除了四名学生未交作文外,其他同学悉数完成。那四名学生得感受一下热辣辣太阳下,人们劳作的辛苦,当然,至多十分钟。他们四人极不情愿地走到太阳下。教室里,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近段完不成作业的主观理由,闷热的教室里霎那间安静极了。或许他们在揣测我会怎么“骂”他们,或许他们在想这节课我们该怎么度过,或许他们心有不平,我们作文都交了,你还想怎么滴……
五分钟过去,安静的教室里有束光在闪烁,似乎告诉我,我们想好了。我让跑得最快的同学请那四名学生回到教室。
我说,“既然大家想好了,那么现在请你站起来,说说自己不想写作业的理由,并用关键词的形式按顺序写到黑板上。我们采取车轮战,每个人都不能落下!”
第一个站起来的女孩,低头,沉默。
“前一段浮躁。”第二个女孩说,并在黑板上写下“浮躁”。
第三个同学说,“我认为不想写作业,不是不会,而是懒惰。”紧挨着“浮躁”,他写下了大大的“懒惰”两个字。
第四个同学在黑板上写的是“松懈”。
接下来,一连五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的是“懒”字,五个歪歪扭扭的“懒”字叠加在一起,似乎让人看到一群人的心,被千万根绳子扎得牢牢的,跳动的心流出的全是负能量,这是让人非常压抑的感觉。
终于换了一个词——“拖延”,其实是“懒惰”的翻版。还有的同学谈到“三分钟热度,缺乏坚持”,还有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得是“作息乱”,还有同学说“思维固化”;但不管写什么,黑板上总绕不开“懒”和“浮躁”两个字。
我让他们齐读黑板上的关键词,然后用一句话陈述自己的发现。其实,在读的过程中,有人有人就忍不住“爆笑”了,你可以想象那个滑稽的场面,一个人在笑,其余的人没有一个回应。
教室里又恢复了安静。
有个女生举手了,她说:“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对学习有不好的作用……”
我追问,“好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对学习有不好的作用吗?”
女生纠正,“不是!应该是不良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对学习有不好的作用。”
是的!“懒”字当头,学业还能有成吗?
又一个学生说“懒多,说明我们缺乏自制力!”
第三个同学补充说:“可能还因为没有动力吧!”说这个话的是我们班的“超级学霸”,稳居全校第一。
懒,自制力缺乏,动力严重不足!但“懒”仅仅是不写作业的显性行为吗?学生再次陷入沉思。这群学生一点不笨,他们中有人告诉我,“坐在教室里的木头人,也是懒的表现!”是呀!对于学生来说,“懒”得动手可怕,但更比这更可怕的是“懒”得动脑子!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有多少人是真正“动脑子”的?不管是师生对话,还是小组讨论,真正动脑子的学生有几个呢?手脑并用的有几个学生呢?基本上是脑勤手懒,导致眼高手低,浅层次学习;脑懒手勤,导致死记硬背,机械刷题;脑手并懒,积懒成笨,成为学困生。我启发他们:“在智力水平同等的条件下,你们想想一个人想出人头地靠什么?”
他们恍然大悟,“脑勤手勤!”这时,教室里竟有一个声音,“看来,天天上辅导班是没用的!”
是的,闹钟是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成绩是不会配合你的假装学习的。一个无动于衷的学生奔波在求学路上,换来的一定是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