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人人都需要的文案课。今天我要给你讲述的主题内容是用户思维。
我们写的文案想要触动用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文案人要具备用户思维。
那么什么是用户思维,如何才能写出具备用户思维的文案呢?接下来我将从什么是用户思维,如何写出具备用户思维的两个原则和两个方法来为你讲解。
一、什么是用户思维
什么是用户思维呢?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者更广泛地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
比如说用户不会关心产品如何厉害,他们只在乎自己如何能得到满足。用户也不关心你怎么定价,只在乎自己会花多少钱;客户更不关心你怎么宣传促销,他们只对听到的信息感兴趣。
我分享一个亲身经历来帮助你理解。前年,我很荣幸地被丁香园邀请去培训文案。
当时他们从克罗地亚引进了一款儿童绘本,在把控文案方向有两个思路。第一是突出它是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的参展书目,第二是突出它获得了国际安徒生童话大奖。那么现在请你做一个判断,你会选哪一个卖点来做宣传?当时很多做绘本出版的专家说应该突出博洛尼亚。因为这个奖项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国际上影响力很大。而国际安徒生童话大奖,一些其他竞争对手也获得过,显得没有什么优势。
当时我也无法立刻判断说哪个方向更好,于是我们就找了很多宝妈来做测试。
我们问宝妈,这两个奖项,你更熟悉哪个,对哪个更有感觉。结果大部分宝妈说对安徒生这个奖有感觉,因为小时候都是看安徒生童话长大的,所以觉得国际安徒生童话大奖应该很权威。而且他们根本不知道几个竞争对手的绘本也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大奖,也不知道博洛尼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很大。
最终我们选用国际安徒生大奖来包装这个产品,让文案更能够打动用户。这就是文案具有用户思维的具体案例。当我们的文案具备用户思维时,会更容易吸引用户,更容易征服市场。
用户思维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拥有用户思维呢?在这里给你分享两个原则。
二、写出具备用户思维文案的2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浅显原则。也就是确保用户能理解、接受文案传达的信息。很多营销人写文案的时候,会经常陷入一个自嗨的状态,会习惯性地默认用户跟自己一样,对产品很了解。事实上,用户是小白,而你是专家,你要用小白的语言去跟他沟通。
有一本营销学畅销书《粘住》,这本书的作者将这种情形叫做“知识的诅咒”,也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个产品很熟悉,我们就会很难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这个产品什么样子,我们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诅咒”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切换思维,我们很懂产品,但是我们还是要懂小白的想法。
举个例子,某品牌手机研发出了超级闪充技术,命名为SuperVOCC。请问用户听得懂这个词么?听不懂。用户是小白,也不需要懂这些。而后来对方改成了“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用户一下子就知道对方在讲什么了。
第二个原则是功利性原则。意思是文案要让用户轻易明白产品能满足他的某些需求。用户买一个产品或服务,是因为它有利用价值。所以文案要让用户轻易明白产品的性能和用途。比如说洗碗机可以让用户解放双手,日历便签可以帮用户记录事情防止遗忘。
针对以上两种原则,接下来我为你分享2种方法,让你写出的文案具备用户思维,能够更好的打动用户。
三、写出具备用户思维文案的2个方法
(一)不要用用户不熟悉的词,把内行话变成外行话
很多情况下,用户并不是我们产品领域的内行,背景信息不同带来的差异认知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我们熟知的专业概念用户不一定听得懂。我们要牢记用户思维的第一个原则:浅显原则,把用户不熟悉的内行话变成他知道的外行话。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在民用无人机作为消费品尚不被大众熟知的阶段,某品牌无人机推出了一系列产品,配备了广角镜头、稳定云台、大光圈等等先进科技,而且续航良好,能够飞到各种高度,完成拍摄任务。
但是在营销推广的时候,问题来了:广大的用户当时并没有见过无人机,他们也不知道无人机是做什么用的。他们会问,无人机能干嘛?怎么卖这么贵?
怎么办呢?当时这个品牌的营销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把很多内行词变成了外行词。无人机听不懂是吧,没关系。把产品的核心营销语改成了“会飞的照相机”,怎么样,照相机这个事物用户很熟悉,再加上“会飞”这个词,用户能马上能理解这个产品的用途,又能清楚地认识到产品性能的优越,很先进,知道这个产品可以拍出不同寻常的鸟瞰照片。想想都觉得兴奋呢。
同样的,如果你研发了一款产品,主打功能是可以实时更新全球各大博物馆热门展览,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接受艺术熏陶,同时也是客厅的品质摆件。你会怎么给它写推广文案?国外的一家厂商就将产品描述为“客厅里的博物馆”,利用“客厅”和“博物馆”这两个大众熟知的事物,让用户意识到这个产品能让自己足不出户就看到全球热门展览,有一种把博物馆搬进了自己家客厅的感觉。
你看,当用户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如果我们说的是内行话,他往往听不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转化为小白都能听得懂的熟悉的词,他就能够迅速的在脑中建立关联,迅速的理解你要传达的意思。从而被你所打动。
(二)通过具象化把抽象描述变成直观具体的描述
用户思维的第二个原则是功利性原则,文案要让用户明白产品能满足他的某些需求。作为一个营销人,在推广自家产品的时候当然要突出自身功能优势,让用户毫不费劲就能轻松的获得好处。
具体该怎么做呢?那就是把抽象描述变成直观具体的描述,用具体的实用场景来让用户迅速理解产品的性能。
某品牌推出了一款保温杯,保温功能媲美国际知名大牌。怎么突出其保温效果呢?很多营销人可能会写:产品技术含量高,领先国内市场,保温功能卓越等等。
这些文案能让用户迅速轻易理解产品的保温功能吗?恐怕不能,这些描述都是抽象的形容词,一点都不形象具体。怎么办呢?我们找到保温杯使用过程中具体的场景。我们都知道用户买保温杯是为了随时喝上热水,大家都有过喝热水时一不注意就烫嘴的经历。
那么想要阐述保温杯的效果很好,我们的文案可以改成:“早上倒杯水,8小时后还烫嘴。”用户一下子就听懂了。
某电动平衡车的宣传文案是:“时速16km,满足日常所需”。这个文案有什么问题?用户看到16km/h,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联想到汽车速度。而汽车随随便便就四五十公里,第一反应——太慢了。而且用户也不知道16km/h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速度。
那我们应该怎么写呢?我们要把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直观的描述,扬长避短,不把电动平衡车的速度和汽车关联,而是和步行速度关联:“4倍行走速度,满足日常所需。”这样一来,用户马上就明白了这款产品的用途,能完美代替步行,而且速度还很快。
再比如,市面上有很多体重秤,他们都主打非常灵敏。普通的体重秤文案是这么写的:“我们的体重秤测量精准到0.1克”。看到这句文案,用户还是对体重秤到底有多精准还是比较模糊,特别是女性群体,对重量等单位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某品牌体重秤的文案是这样写的:“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准”。
试想一下,常用体重秤的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担心测量不精确,如果一款秤可以精确到喝杯水都能感知,你会不会心动呢?而喝杯水,是很多都市白领非常熟悉的场景。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有功利的。它就是我们强调的把抽象的产品功能转化为具体的使用场景,说人话,好理解,是用户思维的具体应用。
所以我们在写文案时,可以尽量摈弃抽象化的概括,借助用户熟悉的场景,用描述性的语言让用户一下子就能理解产品的功能和优势。
从图库选择图片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用户思维的要领以及两种原则与方法,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再带大家复习一下:
首先我带领大家了解了什么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换位思考。并且分享了两个原则以及对应的两种方法。
第一个原则是浅显原则。确保用户能理解文案传达的信息,对应的方法是把内行话变成外行话,通过用户熟悉的事物让他迅速接受本来陌生的的产品。
第二个原则是功利性原则。让用户明白产品能满足他的某些需求。对应方法是把抽象化的描述变成直观具体的场景描述,让用户迅速明白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总之,树立用户思维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服务用户和贴近用户。在做到以上几点的过程中,我们的文案会变得越来越好,带货能力也会大大的增强。
从图库选择图片
如果现在请你运营一款定位都市健身人群的口杯产品,这款杯子造型简约,设有健身补剂专用杯口,防晃动设计可在运动时饮用,便携防摔防锈蚀,清洗方便适合车载使用。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你会撰写什么样的文案来推广它?
请你结合今天的课程内容思考,把想法写在留言区。
从图库选择图片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节课我将与大家分享:打开欲望按钮,掌握迅速打动顾客的秘密武器。
最后,谢谢你的收听,未来的优秀文案人。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