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引领 推动政绩观实践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服务政治路线是组织工作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首要原则,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把正确政绩观要求融入干部工作全过程,推动干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加强政绩观教育培训。加强宗旨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纳入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正确政绩观真正镌刻在灵魂深处、体现到行动之中。开展系统教育。依托县乡党校培训资源,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列为县乡党校培训必修课程,引导干部正确处理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做实日常教育。在理论学习、干部管理、组织生活等过程中,突出政绩观熏陶和教育,及时纠正和消除思想行为偏差,助力党员干部真正把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完善政绩观考核机制。增强考核精准性。完善评价体系,改进考核方式,对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开展差别化考核,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看产出又看成本,既看显性业绩又看潜在业绩,综合作出评价,确保考实考准干部政绩。细化政绩考核流程。采取工作纪实打分、日常督查评价、专项调研研判、平时收集掌握、重点督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工作一线近距离观察干部,树立实绩实干导向。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表彰评优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引导督促干部遵循科学规律办事、依据制度规范履职、脚踏实地推动发展。

      强化监督“硬手段”。履行政治监督职责。深入开展政绩观偏差问题的监督检查,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通过谈心谈话、提醒函询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建立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不断完善举报渠道建设,明确举报范围和受理流程,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监督权力。加大线索查处力度。定期对举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核实处理,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严肃惩处违反党纪国法的干部,督促干部在行使权力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