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两遍何老师的周五夜聊,一次是九儿中午放学后我俩在奶奶家一起听的,一次是下午放学,她写作业,我拿出纸笔用耳机回听了一遍,记了些笔记。
这次的主题是“用博弈思维做一个厉害的好人”。什么是博弈思维呢,它和做个好人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这些问题和关联我之前从未去想过,而何老师把二者结合起来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走心且实用性极强的一课。
博弈思维是人在面对不确定性和竞争环境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包括评估不同决策的结果、预测他人的行为、选择最优策略。通过这些思维过程最终达到个人及团体目标。
图片
何老师接着举了日常生活的三个案例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博弈思维的应用。
第一,囚徒困境的博弈思维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犯罪同伙都被关进警局单独接受审讯,不能进行信息沟通。
如果两人都坦白交代罪行,那么每人各判5年;
如果其中一人坦白一人沉默,那么坦白的人将功补过当场释放,沉默的人判20年;
而如果二人都沉默不交代罪行,警方则没有足够证据双方各判一年。
从双方的角度来看,最优的解决办法肯定是最后一种,但在现实中呈现出来的情况往往是第一种偏多。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在我们做决策之前,要先考虑对方是如何做决策的,以及不同的决策带给我们的不同结果。
图片
第二,狭路相逢的博弈思维
一条单行道上,两辆车相向而行,也会出现四种情况,都后退礼让;其中任一方后退,则另一方通过;互不相让,两败俱伤。
作为其中一方,从人性角度来看,最优解肯定是希望对方退让,自己前行。但如何才能实现呢?使用博弈思维的三步骤:权衡不同行为结果、预判别人的行为、选出最优解,采取策略。同时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人,方式也不同。
图片
第三,两人相逢的博弈思维
跟第二个例子相似,两人在问题上相遇,你经常做退让的一方,还是死扛的那个?生活中,我偏向于做那个主动退让的人,也许是内心把谦让视为一种美德,也许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也许是要回应内心想要当一个好人的声音。所以经常会想着吃亏是福,忍一忍就过去了,难听的话说不出口,只能自己咽下委屈…
但现实经常却是你越忍,别人越找你事儿。你越是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因为你的气场决定了你吸引来怎样的人。假如欺负我没有代价,他们就会变本加厉。我们应该做一个厉害的好人,而不是一个善良的笨人。老好人一般又胆小又不动脑子,而一个厉害的好人需要我们多用博弈思维练习,练习逻辑、肢体表达,做一个乐观、自信、有韧性的人。
图片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孩子,九儿像我一样,看着活泼开朗,内心却有脆弱敏感的一面,面对班里调皮男生同学的欺负,她采用常规措施如言语回应、告诉老师似乎都不奏效。从小我们教育她做一个有礼貌、谦让、宽容大度的人,但这些理念长大后却好像成为了限制她抵制恶势力的枷锁。幼儿园时同学打她一下,我问她怎么没打回去,她却说,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我跟他一样,那不是也不对了吗…
上了小学,听她讲各种经历,我慢慢地感觉到不能一味地教她忍让,因为一味地沉默和隐忍只能换来对方持续的欺凌。遇到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语言或动作上的反击,让Ta看到死扛的自己。弱国无外交,弱人同样也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那些霸凌者在挑选对象实施霸凌时也是有预判的,Ta会预判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代价。这就是柿子专挑软的捏背后的心理动机,也是最真实的人性。
图片
对于孩子来说,Ta的底气来自于父母,我们要当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不能因为面子去沉默,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霸凌。现实中有的父母人在,爱却不在,有的父母人不在,爱还在。小时候受委屈时会感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理解我,但只要父母理解并支持自己,这个世界就值得活下去。现在经常听到中学生跳楼的新闻,惋惜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去解读这个世界,孩子认为是天大的事,只有结束生命才能解决,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我们要让自己和孩子记住,你是自己的专家,你是有办法的。答案不仅只有A面和B面,还有C,甚至D和E。找出第三种或以上方法之后,你的世界就没有难题了,但肯定会有代价。最优解是我们的目标,最好不要两败俱伤。
图片
我们都听过“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道理不都在教我们退让吗,那什么情况下才适用呢?
何老师说,当你有能力向前迈一步时,才能说自己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你没能力前进,又何谈后退呢,只有奋力一搏了。处于强势才能选择后退,处于弱势时,很多时候必须要强势一些。我们没有听说过老百姓很有亲和力的说法,但某位领导若是慈眉善目,体恤黎民,我们就会说他很有亲和力。因为他本身就处于强者地位。而我们,要做自己的卫士,培养和运用博弈思维的方法,让自己有能力做一个厉害的好人。
图片
何老师提供的方法包括:
1.动粗没啥不好的
2.话不要说太满,一开始要降低别人的预期
3.减少自己的权限,有时候“说的不算”作为一种免责声明是在保护自己
4.增加对方的选择,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5.向上管理,反向确认,主动找上级核对信息。
打电话是一个不可靠且没有痕迹的事,模糊,容易出错,很难究责。
6.总有人突破你的认知,这是一件利于你成长的好事。
最后,何老师的另外两金句奉上: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还要阅人无数。
在书中学,在事儿中练,在人中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