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文/藏龙
浪卷千堆雪碎,危峰对峙天低。夔门如戟破云帷,怒涛吞日月,万古挟风雷。
白帝城头烟冷,西陵峡口猿啼。沉沙折戟认残碑,寒潮推石壁,犹写禹王辞。
《临江仙·三峡怀古》的赏析
1. 上阕:
• 开篇造势:“浪卷千堆雪碎,危峰对峙天低”,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以如椽大笔勾勒出三峡江水奔腾,巨浪似雪般破碎翻涌的磅礴画面,同时描绘两岸险峻山峰高耸对峙,仿佛将天空压低,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且略带压抑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三峡的险峻奇绝之境。
• 夔门特写:“夔门如戟破云帷”,将夔门比作尖锐的戟,形象地展现出夔门的雄伟险峻,仿佛能冲破云端的帷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气象万千:“怒涛吞日月,万古挟风雷”,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奔腾的怒涛似乎能吞噬日月,自古以来就裹挟着风雷之势,极言三峡水势的汹涌澎湃与历史的雄浑厚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历史的沧桑。
2. 下阕:
• 历史意象:“白帝城头烟冷,西陵峡口猿啼”,选取白帝城和西陵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烟冷”渲染出白帝城头的冷清、寂寥,蕴含着历史的兴衰之感;“猿啼”则增添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引发人们对往昔岁月的遐想。
• 遗迹寻古:“沉沙折戟认残碑”,化用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通过在泥沙中辨认出残碑,以小见大,暗示三峡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无数的历史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 禹王余韵:“寒潮推石壁,犹写禹王辞”,寒潮不断冲击着石壁,仿佛在诉说着大禹治水的功绩,大禹治水的传说为三峡增添了神秘的文化底蕴,也让词的意境更具历史的纵深感。
3. 整体:
• 意境雄浑:整首词营造出雄浑壮阔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意境,上阕着重描绘三峡的自然景观,展现其雄伟磅礴;下阕融入历史典故与遗迹,传达出历史的兴衰和文化的传承。
• 用典巧妙: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与典故,却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丰富了词作的内涵,增强了文化底蕴。
• 主题深刻:借三峡的山川形胜与历史遗迹,抒发了对大自然伟力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引发读者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