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的导读页:
人文主题: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网上搜了一下,人文主题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个人认为这一点作为人文主题不是很恰当,感觉像本单元的要求方面的。)
人文主题:1.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本单元的大概念)2.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指向写作)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有课前阅读提示,课后第一题都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对交流进行了示范。
《搭石》是单元首篇,阅读提示中直接鼓励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于如何快,则提醒学生注意力要集中,特别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课后第一题的同伴对话框中,两个同学交流的内容 ,都是围绕“压倒不懂得地方,不停下来,不要回读”这一要点进行,这一课以“跳读”的方式提高阅读速度。
《将相和》是第二篇经典课文。本课的阅读提示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字一字地读”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扫读”如同扫读,一行一段的快速扫描,成端成篇的推进阅读。课后的第一题的同伴对话框中也提示“一眼看过去 ,看到了什么?”这就是要求快速浏览全段的方式。
第三篇文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阅读提示中明显提出“借助关键词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也就是进行“寻读”(即没读一段话,都寻找到本段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其余的阅读,就是不断印证关键词所表达的核心意思。)课后的对话框中也提示学生“发现每个自然段中最关键的部分”,以此提高阅读速度。
至此单篇课文,分别给了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三个方法:跳读、扫读、寻读,三个方法组合成了速读的策略。
第四篇《冀中的地道战》中,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的阅读。”阅读时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如何快速,应该是自己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此篇是对前三篇所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篇课文先后落实的提高阅读速度的不同方法,是有梯度的。前两种方法侧重“动作”,后两种侧重“思维”——只是侧重点不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方法尽心了梳理和总结。
“词句段运用”两项内容都是与阅读策略的学习直接相关的。前者是从具体思维到概括思维,后者正好相反,相互联系,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反过来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二项内容,还可以与习作表达中如何写具体、写形象建立联系——就看教师如何规划运用了。“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是精心选择的,与“速度”“效率”有关,可以渗透到单元学习过程中理解、积累。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漫画老师”,表达训练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如果从统编版教材的习作编排思路“独立编排,兼顾读写结合”来看,基本属于“独立编排”的,因为单元四篇课文,只有《将相和》是通过故事写人物的。恰恰是《将相和》这一篇,却可以为习作提供“读写结合”的境遇,教学中可以积极建立联系,用好从《将相和》中那受到的启发。本次习作既要抓住人物特点,又要选择与人物特点对应的事例,从“漫画”一词应该看出,这次还需要尝试运用夸张等表现力较强的表达方法将人物特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