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本来在初中或小学的时候感觉自己成绩还不错呢,结果一进了更大的学校,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一大截了。
你看,高考的分数线都是根据排名情况来弄的,假设10%的人上重点大学,20%的人上普通大学,剩下的70%都是没上本科线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本科层面上,30%以后都是落后。高中各科的分数及格线都是设置的60%,这告诉我们什么呢?所谓的落后就是再那剩下的60%,也就是40%以后都是落后。
当你进入了社会之后,你发现二八法则越来越正确了。此时你才意识到,原来20%以后都是落后。
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分数线的,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落后呢?
感知周遭的情况。
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我们就像一个井底之蛙一样,在人数少的时候感觉自己超越了周围的几个人时,就认为自己已经很好了。可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看,我们早已落后。
比如:接近9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思就是大多数人真的是“自我感觉良好”啊!
所谓的“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就是我们的认知偏差,我们对周遭事实的判断不够精确,即使足够精确也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精确罢了。比如在一个公司里面,每天经常就见到、熟悉的人也就那么几个,由于认知偏差,这几个人都很有可能产生优越感。
而这种优越感会让我们懈怠下来,也就是觉得自己不错,因此稍稍放慢一下脚步也不影响。
现在,互联网扩大了我们的感知范围,让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的边边角角去。于是有的人会看到自己原来那么差劲,因此使劲努力。还有的人会看到自己还很好嘛,然后继续懈怠。
比如,原来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一个人考上大学了,可能周围的同学再也不能了解到他的世界了。而现在因为有了互联网,他的一切可能都是更新在朋友圈。
于是那些虽然离开了他的同学,他们任然能够看到他的变化。这带来的效应是什么呢?
有人说:真没想到!当初我和他差不多,现在他竟然混得如此之好。
他们不知道的是,那所谓的“差不多”实际上是差很远。比如第一名考了100分,第二名考了95分,看起来仅仅差了5分,实际上这背后的努力差了很多很多。
而在互联网这个世界,还有一个好处。
再差劲的人都能够找到优越感,既然世界那么大,我总能找到比自己更差的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很多,于是比下有余,应该说是做到了绰绰有余。
那,事实上的落后呢?
也许1%之后都是落后。
你看,赢家通吃这个道理真的一点不夸张。比如,几大互联网巨头几乎涵盖了中国99%以上的用户。于是基本上所有的利润都会被他们分完。
再比如,那些写小说的,真正做到每年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的人他们都是超越了99%以上的作者。
于是,这个时代,不做到前1%都是落后。
如果你真的感觉到自己落后了,这带来的效果是什么呢?
我们在没有感觉落后的时候往往都是没有危机感的。一旦我们觉得自己落后了,心里面就会感到不自在,于是想要让自己“安心”,我们有两种办法可以做到:一种是自欺欺人,另一种是从现在开始努力。
那么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
把那看起来和别人差不多变成其实和别人差很远。于是我们更应该把每件事都做到足够好。那什么叫足够好呢?精益求精,超越99%的人。
总结:
感知有偏差——不能感知整个世界
感知范围变化——1%之后都是落后
打破幻觉——看起来差不多
重建危机感——做到足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