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物价高,节奏快,这是广州的几个标签。而我,这次来这里,除了要感受这些标签,也期待发现一些标签外的东西。
几个关键词
粤语
早晨七点半左右,坐了一宿火车的我终于到了广州。从广州火车站走出去,准备搭地铁去往朋友的学校。
拖着箱子,随着人流进了地铁站,第一次听到广播里传来的粤语,我这才知道,原来广州地铁是用三种语言轮流广播报站的。这让我觉得新奇又亲切。新奇是因为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听不到粤语,亲切是因为我真的超喜欢听粤语。
当然,我并没有听到我想象中的满大街的粤语。可能因为广州是一座大都市,外来人员很多,因此在公共场合,听到的对话大多是使用普通话进行的。
人流量
初见广州,除了粤语,它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人流量!我站在离地铁门口半米左右的地方,来了三趟地铁,我硬是没上得去!人太多了!多到需要有工作人员专门在地铁门口维持秩序。
在地铁上,看到拥挤着站着的人们,低着头,各自拿着手机,快速滑动着屏幕。我观察到,大部分人脸上的表情都有些漠然,没有朝气。我不太喜欢这种感觉。但当我把自己假想成一个在广州工作的普通上班族,我好像能理解了。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加上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难免会让人有些压抑吧。
交通
大概是因为人太多了,所以广州的交通特别方便,尤其是搭地铁。地铁来得很快,不用花很多时间等待。由于不堵车,地铁也运行得很快。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好处自然是游玩的方便。只要搭地铁,哪怕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要途经很多站,我也不会觉得太远。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在人流量很大的公交车站,乘客需要先购票,再通过闸门进入等待公车区域。等待公车的区域会有电子屏实时显示公车的到站情况。而且,长长的等待区域还进行了划分,不同的车只在指定的区域停车载客。
关于这两种公共交通工具。我认为搭公车可以帮助一个旅行者更好地感受一座城市的风貌,道理很简单,公车开过那么多地方,你可以看到许多街道、建筑以及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是一座城市带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但是,高峰期搭公车超级堵车!我有一天上午去广州美术馆,明明没有多少站,可是开了好久才到。如果要去的地方有地铁可选,我肯定不选择搭公车,因为堵车真的心累。
高物价
来广州之前,就听朋友和我吐槽过广州的物价。可能是因为对这个城市本就有了这样的印象,我反而没有那么惊讶了。似乎觉得还好。很多美食都是第一次吃,尽管贵,但我愿意为这份体验买单。毕竟,很多东西可能回去之后就尝不到啦。
那些值得一说的地方
红专厂创意园
这个地方是让我有点想吐槽的,实在没有值得看的地方啊。这个地方是以适合拍照而闻名。但是,拍出来的照片不加上滤镜就会显得很破旧。
虽然这个地方没有观光价值,但是和朋友走走拍拍的经历让我很愉快。收获了一大堆加上复古滤镜的照片!
小蛮腰+珠江
夜晚的广州塔,灯光闪耀,不停的变换颜色,特别美!
珠江夜游是这一趟广州之行,令我最满意舒心的一次体验。站在甲板上,吹着暖暖的微风,观赏着江边的夜景,太舒适了!我想就那样待着,待很久很久。可惜1小时游览时间结束,该下船了。不过,那种感觉会一直留存在记忆中,以后回想起,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
圣心大教堂
这是我到过的第一所教堂。由于之前看过很多关于西方大教堂的文字和照片,我期待有一天,我能见到特别宏伟壮丽,最好是能够让我觉得很震撼的教堂。虽然圣心教堂并没有让我产生这样的体验,但是我也不失望,因为我是抱着很平和的心态来见它的。
坐在教堂里面,看到了亮丽鲜艳的玻璃花窗,我想起有一次读书会讨论到西方教堂时,我还提出疑问“这些玻璃窗上的图案是用什么制作的?”。在图片上看到的玻璃花窗美轮美奂,圣心大教堂的玻璃花窗也很美,但不如我所看到的图片那样美。不知道是因为图片拍得漂亮,还是因为有些教堂的玻璃花窗真就是那么美。
教堂内的座位上摆放着一些和宗教有关的书籍,我拿起了一本《新约》。第一次知道《新约》,是在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里。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圣经》是分为《旧约》和《新约》的,也是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它们是由故事组成的。在以前的认知里,我以为宗教读物大多是一些条例和经文。更不会想到要去读它,因为我不信基督。
蒋勋说,我们现在不会把《圣经》当做文学作品,是因为它被当做宗教的一部分。当《圣经》变成了基督教的一部分之后,非基督教徒可能就会开始排斥这本书。而对于基督教徒,它变成了一种信仰,而不是文学了。但是,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文学。《圣经》、《佛经》等经典作品,全都可以拿来当文学读。这些作品若没有文学性,是不可能传颂千年的。
这在提醒了我: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打破原有的认知。
广东省博物馆
在广东省博物馆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看了一个端砚艺术展览。很幸运的刚好赶上下午两点半开始的志愿者讲解。我之前对端砚一点了解都没有。凑巧走进了端砚艺术展厅,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我一直觉得对我而言,到博物馆和美术馆,就是来学习的。听志愿者的讲解,是一种学习;如果没有讲解,自己参观,也是一种学习,因为看到展馆里的文物或作品会使我生出许多疑问,激发我的好奇心。对于有的疑问,我会通过自己搜索资料进行解答,而有些复杂的疑问,如果一时解答不了,那就先存在“好奇库”里,说不定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偶然就找到答案了。
再者,拜访博物馆也算是一个认识新事物、培养新兴趣的好方法。比如,我此前对端砚没有认识和兴趣,但是这次在博物馆参观了这个展厅,我对它的认识就有所加深,以后再看到类似的东西,我便会多了一份兴趣去观察和欣赏它。
这一趟博物馆之行值得一提的还有给我们讲解的志愿者。看上去,她的年纪应该有40+,尽管脸上有皱纹,但是非常有气质,面容干净,身材纤瘦,声音温润,谈吐清晰,给人一种特别有精气神,有生命力的感觉。通过她讲解的过程,我可以看出她对历史,对文物,对端砚的喜爱。她的讲解没有给人一种在念稿子的感觉,她会时不时提到她自己的经历以及对某个端砚的看法。于我而言,这才是讲解中比较有情感和温度的部分。
我心想,如果我40几岁也能保持她那个状态,那是非常理想的了。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用空余的时间去和他人分享这份热爱,多好。
广东省美术馆
两年前,我上了英美名篇精读课。在课上,老师和我们讲了许多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非常吸引我。大概是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变得喜欢看画。
我不知道那些美术作品的技法,我只能凭已有的认知和最直观的感受去欣赏一幅画。我可能看不懂,但是我就是喜欢。每次参观美术馆,我都会产生一大堆的疑问,我很喜欢产生疑问的这个过程,因为这代表我在思考。比如,以下是我这次广东美术馆之行产生的一部分“问题清单”。
旅行结束后,我会花时间好好地去解答这些问题。可能有些问题出现得莫名其妙,可能有些问题我自己找不到答案,但是没关系,我说了,我最在意的是产生疑问的过程。
我在广东省美术馆看到了挺多不错的作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副名叫《母亲的眼泪》的油画。我第一次感受到艺术作品带给人的直观的震撼与冲击。不需要任何解读,站在这幅画前,我的悲伤情绪涌上心头,竟忍不住湿了眼眶。
看图片和看作品本身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幅《母亲的眼泪》,和看原作相比,看自己手机拍下来的图片,感受要差一大截。因此,我非常期待有一天,我能够去到世界上那些著名的美术馆,亲自见见那些伟大的作品。期望成真之时,我肯定会觉得好幸福。
那些地道的食物
香芒椰汁糕
口感有点像布丁,椰子味很浓,味道很好。但是吃一块就够了,一块就挺大的了。吃到第二块就会觉得太甜了。本来,甜食吃多了就会腻的。
豉汁排骨
是甜甜的排骨,不太符合我的口味。
百合酱蒸凤爪
凤爪蒸得很嫩。口感偏甜。味道还行。
金牌虾饺皇
里面是满满的虾肉。肉质鲜嫩,又由于我比较爱吃基围虾,所以很喜欢这款美食。
民信老铺的双皮奶
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双皮奶!如果这个才是正宗的双皮奶,那我怀疑我平时吃的双皮奶都是用什么做的?吃上去完全不是同一种食物。
炸牛奶
第一次吃炸牛奶,非常好吃!
咖喱鱼蛋
也是第一次吃,味道还不错。
沙煲兄弟
一家网红店。可能是生意太好了,人家下午不营业。我们两点多到那里,关门了,所以我们是等下午五点多开门才去吃的。
这家店的特别之处就是米饭吧。米饭比较干,饭粒比较分明,锅巴也是脆脆的。但是我喜欢吃有水分的饭,而且肉太少啦!所以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吃这家。
欢姐伦教糕
很甜,味道和发糕相似,只不过没有发糕那种蓬松感。我觉得没有发糕好吃。
肠粉
在暨大附近的一家肠粉店吃的。试了牛肉蛋肠粉和虾仁肠粉。喜欢吃牛肉蛋肠粉。
喜茶
我吃的芝芝芒芒。毕竟我所在的城市没有喜茶。来广州还是要试一下的。上面的一层奶盖很好吃,一点都不腻,下面的芒果也非常新鲜。味道不错!
华农学士酸奶
是华南农业大学产的酸奶。很好喝!
总结
走在广州的街上,我并未感受到和自己所在的城市街道有多大的差别。我其实更期望去到一个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异的地方,可以是气候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风景上的差异。但是,这趟广州之行也让我收获颇丰。见了朋友,吃了好吃的美食,看了未曾见过的风景,最重要的是,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这一切,都令我我很满足,很开心。
写完两篇游记,我的这次旅行,才算是在“意识层面”划上一个句号了。之所以说是“意识层面”,是因为旅行带给我的影响会一直持续,那些产生的疑问也会留在潜意识里。
我,期待下一次旅行。
田小涤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