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表妹向我诉苦:“姐,summer最近脾气好大,一点儿事儿不顺他的心就大哭大闹,要什么东西非要拿到手,否则就在地上打滚撒泼,我实在头疼。你说我该怎么办?”
表妹的儿子summer刚刚两岁,说话比较晚,目前只能说一些简短的词语,还不太会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
我想起自己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正值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口头禅就是“我不”,你让她往东她偏往西,经常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躺在地上大哭大闹,各种哄也无济于事,警告批评反而哭得更厉害,常常搞得我精疲力尽却又手足无措。
当我正为孩子的情绪苦恼不已的时候,发现了之前买来却一直没有时间读的书。名字很符合我目前的需要,迫不及待翻开书页,它的内容也深深吸引了我,它就是约翰·戈特曼的经典作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法)。
约翰·戈特曼是著名的心理学者,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情绪管理方法,该方法一共分为五个步骤:
1.觉察到孩子的情绪。父母一定要细心,当孩子的情绪升起时,要及时捕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
2.把情绪化的瞬间当做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哭闹不知如何是好,简单粗暴地制止或打骂、威胁,不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这样的做法在短时间内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为了避免身体上的疼痛或担心被抛弃而顺从父母的要求,但从长期来看,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孩子的情绪长久被压抑得不到释放,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共情”。当你做到共情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其实已经释放了一大半。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孩子小的时候还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尖叫、哭闹、摔东西等是他们常用的方法,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告诉他这种情绪是什么。比如,当看到别的孩子做什么事比他做得好而受到大家称赞的时候他不高兴,我们可以告诉他:“妈妈(爸爸)知道你看到别人做得比你好所以心里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叫做嫉妒。”另外诸如“开心”“愤怒”“难过”等等情绪,我们要帮助孩子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为这些情绪贴上标签,教会他识别自己的情绪。
5.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父母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性格。将行为和情绪划分开来,具体而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并告诉孩子你对他的行为的看法和态度。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并没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错误的行为。针对行为我们可以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为了向小孩子展示不同解决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角色扮演和表演游戏不失为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式。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或者借助布偶和玩具娃娃,来演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一种代表正确的解决方法,另一种代表错误的解决方法。这样,对于使用哪种方法孩子便一目了然。
自从爱上心理学以来,我自认为自己在情绪处理方面做的挺好,可是面对孩子有时的无理取闹,我却常常感到很无奈,束手无策,经常有种无力感。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有了头绪和方向,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书中还特别提到,我们也可以用此方法来对待自己的伴侣。其实除了伴侣,我们也可以将此方法推广到其他的人际关系方面。纵观其他关于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的书籍,我们也能看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一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或者说一个特别受朋友们欢迎的人,一定是懂得情绪管理的人,也就是具有高情商的人。
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难就难在执行。需要毅力、执着、长期的坚持,从而养成习惯。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身体力行,那么,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也就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