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不断地遇见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路前行,直到生命的尽头。

但是,无论我们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最后都逃不出“喜怒哀愁”这四字感受。如果你注意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人生“喜怒哀愁”四字感受中,“怒”、“哀”、“愁”三个都是不好的体验,竟占到了四分之三。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古今中外很多哲人都异口同声发出“人生是痛苦的”哀叹的原因。

所以,尽可能多一点快乐,方为智慧的人生。

而能够“苦中求乐”、尽可能“多一点快乐”又是需要智慧的:

要学会多角度观察和看待问题。

作家刘墉小时候的一件往事,颇能说明问题。

小时候,妈妈让刘墉去邻近的一家去讨债。

欠钱那家人,丈夫酗酒赋闲,太太整天为人洗衣服。因为孩子多,这家背了不少债。

刚走到那家人门口,太太就迎了上来,对着刘墉连连鞠躬说对不起,解释说家里已经穷得快没饭吃了。

可是,刘墉已经看到那家人的小女儿正在屋内吃糖果。

刘墉感到很愤怒,心里说没有钱,但为什么还有钱给孩子买糖果?!暗自里愤愤不平地骂这家人赖账。

可是,几十年后,回头再看这个问题,作家一下子就释怀了:

“每个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就算穷,就算用骗的、用偷的、甚至用抢的,就算榨出自己的血,他们也要把那仅有的一点先给他们的孩子。”

“换做是我,我也一样,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把“理”放一边,用“情”去看吧。不必苛责,只有同情,同情他们的爱。”

人生犹如一个大的五花筒,不同的视角下,得到的图案都不相同。人生又犹如一个多棱镜,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该从“情”的角度看问题时,就要用“情”来理解,该从“理”的角度看问题时,就要讲理。如是,则会多一份对他人的理解,我们也会多一份开心。

否则,如果只会一种角度看问题,一个模式去思考,这样的人生,自然会多了很多无谓的烦恼和愤懑,难免要生出“去日苦多”的哀叹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