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维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引言
本书中“人生的智慧”完全是意识领域中的概念:所谓“人生的智慧”指的是能够让我们幸福愉快的渡过一生的一门艺术,在哲学上也可称之为“幸福论”。本书为人们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存在”提供了指导和启发。要对“幸福的存在”进行定义,我们就必须从纯客观的角度,或准确一点说,(因为这里还涉及主观判断),用冷静缜密的思考对其内涵进行考量。思考的结果就是,幸福的存在必然是优于非存在的,由此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出:我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的存在是源于其本身的魅力,而并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此外,我们是希望看到这一幸福的存在能够一直永无止境的延续下去的。至于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或能否与之相符,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哲学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答案,而幸福却预设了肯定的答案,幸福论给出了这一答案是建立在一个人类与生俱来的错误之上的,关于这个错误,我在作品《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第49章中予以了批驳。但为了能够深入的对幸福进行讨论,我必须放弃从更高的,形而上学的和道德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况且我的确认为真正的哲学本来就是应当要引领人们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的,因此,本书中所有的相关论述,但凡从平常的实践的角度出发,并且保存着从实践角度对问题进行判断错误的,就都是进行了调整的,他们的价值是有条件的,因为就连幸福论这个词本身都是委婉词,除此之外,本书的讨论并不完整,一方面是因为讨论的主题本身就难以穷尽,另一方面是因为要穷尽这个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我就必须重复别人说的话。
据我所知,和我这一本箴言集内容相似,目的相近的书就只有卡丹努斯所著的《论逆境》,这本书可以作为本书的补充,还是颇值得一读的。关于幸福论的内容,亚里士多德也曾在他的著作中修辞学一书的第一部,第五章中予以了简短论述,但这一论述依然比较朴素简单,在我在本书中并没有提及前人的论述,因为总结前人的学说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和工作。如果这样做了本书的观点,就会失去整体性和一致性,而观点的一致性正是这类著作的灵魂。当然,每个时代的智者说的话总是相同的,而在各个时代中数量最多的愚人,也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智者相反的事。历史总是这样的循环往复、永远不变的。对此伏尔泰曾说过:“我们走后,这个世界依然只有恶劣和愚蠢,与我们初次降临这个世界时所发现的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