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内容提要:对需要购置新房的你来讲,对于“装一套怎样的房子?”和“如何装?”这两个问题可以先看看老麦的回答
【老麦按】之前在“2018全面复盘”文章里面向大家透露换了一套房子。哪么筹备装修就成为今年的待办大事之一。因此,在春节期间,老麦走访了本村著名室内设计师辣妈燕专门请教,深谈了两个小时。然后又在“得到app”上收听了《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一书。这不免的又生发出一些感悟,是为此文。
说到装修房子,老麦也算是过来人。要知道从老麦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广州可是租住在城中村农民房的,哪里谈得上对装修有要求。后来回到小县城当村官的时候,就在靠近工业区的二手小房子里度过单身岁月,在格局没动的情况下的装修基本上就是照原样更新了而已——瓷砖新铺,刷个大白,更新一下厨房;工作好几年之后,在县一中旁边买了个小三房筑巢引凤,格局也没动,当甩手掌柜找了个老叔来弄硬装,格局也没动把东西给添置上;后来工作调动,到了广东第三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作,也买了一套三房单位,这一次完全是自己分别找施工队做半包,其他部分和材料都是自己另外找人或者找商家联系另行搞定,这一下子可真脱了一层皮,想着装成现代简约风格的,结果后来又买了偏向中式的家具和装了水墨画式的电视墙,这样也将就用了。
这一次,围绕“装一套怎样的房子?”和“房子如何装修?”这两个问题答案的探寻,不免又触及到人生的规划和设计······
第一,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
对于设计师来说,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一套房子,哪里能改那里不能改其实是很明显的,哪些黑色的承重墙体就不允许改。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讲,接受现状是一切设计的起点。清晰地知道边界在哪里,哪里能动哪里不能动,设计师才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正如《设计课》所说的,人生的设计也一样,起点不是你希望达到的位置,也不是你认为应该所在的位置,而就是你当下所在的位置。哪按照老麦当下的位置是什么呢?是三口之家,是小孩走向叛逆和独立的阶段。
当然,老麦不完全认同《设计课》所过于强调的用设计思维来解决人生问题的倾向。在老麦看来,人生不但需要“设计”,更要“规划”。正如房子的事情,所谓的“规划” 就是在什么地方买房子,你要考虑整体配套、社区的整体素质以及什么样的户型。而所谓的“设计”,就是装什么样的房子的问题,这还得要根据个人以及家庭所处的人生阶段来定义装修的方向和需求。
第二,先“规划”再“设计”
严格来讲,“设计”需要服从于“规划”,当然,因为“规划”是管方向,进行大的、方向性的定义,对细部做的没有那么仔细,但是它对“设计”具有指导性。对人生完全没有规划,你就活成了别人的样子,如果只有规划而没有细部的设计,哪么也很容易动作变形,只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就比如我们认为需要一个大厨房,那好,这个方向定了,格局也相应调整了,具体怎么装就是一个细部设计的问题了。由于还有老人家逢年过节的住宿问题需要解决,由于还想要一个独立的书房专注思考和工作,哪么才有了打造一个多功能间的方向,当然,具体怎么打造就是一个设计问题啦。
人生如果没有规划,或者说理想,就相当于没有目标。目标的重要性在于——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当然,有目标不代表你不会遇到事,遇到事就得想办法去解决,解决目标就需要设计思维——说白了,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解决问题是为了什么呢?这又回到了根上——我们的人生规划或或者说目标是什么了。所以,“规划”和“设计”并不矛盾,他们只是在解决不同时间维度问题上的不同思考维度而已,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三,用动态的眼光来解决问题
观察设计师思维的特点了,它强调用动态的目光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个产品设计师尽管找到了一种市场需求,设计了一款 App,上线后发现市场反馈良好,那么你就成功了吗?真正的产品设计师知道,还早呢,只能说你的创业之路刚刚启程。因为一个产品需要不断地迭代、运营、面对市场的竞争、设计新的功能等等,不同的阶段你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所以你最后会发现,你其实是设计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你要解决无数个问题,而且永远有新问题出现。
这个情况跟房子装修是一样的。正常情况下,一次装修会使用10年以上,也就是至少跨越两个居住状态。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哪么很可能在家庭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候会出现大问题。比如90平米的两房,二人世界时宽敞空旷;有了孩子,婴儿用品潮水般涌入家门,可是婚房装修时根本没考虑过奶粉尿不湿放在哪,当孩子出现,这些物品只好占领餐厅、客厅,甚至卧室。看起来,“孩子”让居住这件事变得复杂,火上浇油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需求各不同。就算给小孩预留了单独房间,我们还得考究如何满足他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
第四,通过房子装修给人生设计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工作,如果你只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工作,那得到满足后你就会迷茫。现在最老的90后也三十了,工作也有十年八年了,你们肯定也经历了身份的变化、岗位的调整或者职务上的提升,哪很多时候为什么只是刹那间的喜悦?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是不是能和某种宏大的意义连接上,因为每个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这一点是无论罗胖还是老李头都是着意强调的。
比如你喜欢写作,那么当你写完一篇文章时,获得的成就感与喜悦就大于你为了写作消耗的能量,这时你会感觉自己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以这个为指标,看看哪些事能让你感觉能量充沛,哪些事你得咬着牙才能坚持。而在我们写出的作品,又能不能给它们赋予更大的意义或者通过它们成就些什么?如果你想培养自己的小孩成为作家,哪你总得给他一面书柜和一张书桌吧。当我们诚实的面对我们的人生理想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在家居的设计上营造一种氛围乃至建设一些载体呢。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恰当的留白。我们无法精确规划未来十年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家居中给未来的变化预留一些空间。
最后,从《设计课》里面带给大家两个小工具帮助“明确方向”和“从失败中学习”:
1.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
方法是用记录《美好时光日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两种状态:能量波动(获得大于消耗的事情)和心流体验(让你忘记时间流逝的事情),然后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这样能帮自己找到方向。
2.失败的重构练习。
失败不可避免但不能无视,我们要学会把失败当做创造成功的原材料。这个练习一共有三个步骤,首先记录失败的经历;然后对失败进行分类,比如看看你的失败是由低级错误导致的,还是由你自身弱点导致的,这个失败是不是蕴含了成长机会;最后,分析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这件事是否还有改善和提高的余地?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次我应该采取什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