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类方
东子:
细辛之长:细辛治四逆,四肢不温,治手脚冰凉,手足冷痛,甚者冷至肘膝。手脚久冷者,天冷易生冻疮,天热易生水泡。手脚若温,阳气若达,阴霾自除。
细辛之短:细辛性热,易致炎症,易致胸闷,可用黄芩拮抗。细辛可致小陷胸汤证。
......
小青龙汤
原文: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40)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41)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东子》
3、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5、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6、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7、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
原方:
伤寒论: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金匮要略: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
右八昧,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注:
东子:小青龙汤治寒咳,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治胸腔积液,觉胸闷,或喘,鼻长流清涕,体位改变即咳,背部压迫即咳。
治因过服寒凉药而致咳嗽者,今药店治咳成药多寒凉,故用小青龙汤多有效。小青龙汤证明显时,不宜与栀子类方合方。
察哈尔:仲景在肺之水饮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同时可以参看金匮小青龙汤治案,里面用茯苓,但未用白术。
在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中多苓术同用以去水。
其实半夏,茯苓,生姜,白术都是去水的,不过去的地方不一样。术苓多治下焦,夏姜多治中焦,姜辛味多治上焦,大致如此,又不可拘于此。
因水饮之行是相关联的,所以有时要同用,要细细体会。
本色:小青龙有汗无汗都可以用的,若小青龙加石膏则更可以有汗甚至比较多的出汗。
西瓜崽:小青龙汤张仲景用细辛三两,相当于干药45克。请问那个中医在开小青龙汤时细辛用45克(特例除外)我相信大多数中医不会这么开。为什么这样?《伤寒论》是经典!我们后人口口声声尊重经典,但我们按经典做了吗?我们不照经典做的的原因是怕细辛的毒性。所以我由此想到张仲景估计用的是生的细辛。相当于干货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量,经方只煮一次。这和我们的用量也是接近的,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玄真子:玄真子小青龙汤别论
问曰;《论》小青龙汤条,云“心下有水气”五字,徒无解,考求诸家,终无全信,究竟此五字何义也?
师曰;善乎哉问也,此乃仲祖以耳贴胸,闻而知之,如西医之用听诊器,闻及肺水泡音,同一理也,凡外感咳漱,欲近衣被,听诊闻及肺水泡音,不必惑于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肺气肿,肺心病之病名也,不必疑于心下是胃下,是心下之病位也,不必查其抗感染过敏,退热,镇咳[姜辛味为仲祖咳三联],平喘[麻],祛痰,强心[上工治未病],改善肺循环,抗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芍草]之药理也,但以此方主之,余屡验不爽,神乎神也
......
小青龙加石膏汤
原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金匮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治第七》
原方: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三升,强人服一升,蠃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注:
东风不与:借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配石膏止汗的思想,小青龙汤加上石膏治疗化热有汗的小青龙汤症应该是可行的,记得见过类似的医案,可惜不记得出处了!
本色:小青龙加石膏证经常是有汗的,用过几十例了。有些甚至多汗,盗汗。
医案:
李跃海:窦女,43岁,咳嗽近2月。患者近2月因感冒遗留咳嗽,以咽痒干咳为主,有时咳少许白痰,伴有汗出恶风,稍动则满身大汗,恶寒,尤以背部明显,虽盛夏也要加上外套,背部稍当风受凉则咳嗽加重,走路胸闷气短,全身困倦,无口干口苦,无咽干咽燥,纳可,二便调,患者经西医住院治疗咳嗽减轻,但出院后又病情如初,就诊于我要求中医治疗。观其人面黄体丰,舌淡偏胖苔薄白而润,脉紧有力。处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合半夏厚朴汤 五剂
熟知复诊竞毫无效果,患者诉近段时间过敏性鼻炎犯了,老流清水样鼻涕,有时不由自主的往下滴, 结合面黄体丰困倦,脉紧有力,处以小青龙汤加生石膏 三剂,麻黄5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甘草6克 干姜10克 北细辛6克 五味子10克 姜半夏15克 生石膏45克。
三剂服完咳嗽大好,仅偶尔咳上一两声,令人奇怪的是此次月经量明显增多至正常量,以前月经滴上一点点就没有了。流清涕已愈,但汗出恶风同前。原方继服三剂。
复诊:咳嗽完全消失。
接:此患者刚开始从六经辨证切入无效,考虑有汗出恶风,咽痒咳嗽,无口干口苦,而诊为太阳中风合太阴饮逆处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无效。继之从体质切入,患者面黄体丰困倦,脉紧有力考虑为麻黄体质,加之咳嗽,鼻流清涕而断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再之小青龙汤为治疗过敏性鼻炎鼻塞涕清的专方。《金匮要略》 附方: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此条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即类似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说明了小青龙汤是治疗过敏性鼻炎鼻塞清涕的专方。
关于汗出恶风的问题,一诊固于汗出恶风为太阳中风。因为仲景有言: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故当时因汗出不敢用麻黄而劲用桂枝类方。二诊细思桂枝汤适合于偏瘦之人,脉象尤为重要,桂枝汤证脉多迟缓,多浮弱,一般按之软而无力。此患者体丰脉紧有力,故改为了麻黄类方小青龙汤。那么汗出恶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汗出恶风不关见于中风桂枝证,还可见于表虚黄芪证,还可见于阳虚附子证,另外可见于被大家容易忽视的阳明里热证。观白虎加人参汤常有“大汗出”,“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等等。故阳明里热也可出现汗出恶风,背恶寒,因此我们加上了生石膏45克清阳明里热。
......
当归四逆汤
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351)
原方: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大枣二十五个 通草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
东子:当归四逆汤为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细辛可致心悸胸闷,心悸者宜合黄连类方,胸闷者宜合柴胡类方。当归四逆汤治身虽温而四逆, 若因胃中虚冷,从腰以上觉身冷者,宜合吴茱萸类方。细辛有毒,不可过量。
医案:
yuanfeng:郭某,女,15,诉:大便如栗,干结难解一年余,观其肤白体瘦,平时四肢冷,易生冻疮,手心易出汗,来例假时乳微涨,脉沉细弱,给予:当归15肉桂8鸡血藤20细辛5炙甘草10白芍40大枣10柴胡10枳壳10三剂,三日后复诊,诉大便通畅好解,唯食欲略差,原方加砂仁5三剂,后停药后,大便仍通畅好解。
中医学子123:某女,27岁,于1013年10月14日,就诊,主诉手足冰凉一年余,一年前由于感寒,淋雨后出现恶寒发热,在某卫生室输液治疗后病愈,但遗留下四肢冰凉之证,至今未愈,先后服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通痹丹等药,无效。随来邀余会诊,刻下证:患者面色淡白,畏寒怕冷,四肢冰凉,肘膝亦有凉感,口不渴,大小便无异常,舌淡苔白,脉微细,平素易患感冒,此乃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受阻,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故而,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6克,甘草6克,通草10克,大枣8枚,鸡血藤12克,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10月17日再诊,手足冰凉已基本不凉,气色亦较前为好,效不更方,嘱其再服三剂以巩固疗效。
王成果:患者李某某,女,42岁,初诊日期:2013年1月14日。患者近5年来,每年冬天,都会出现口唇及周围青紫,担心自己心脏有问题,多次做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近日天气较冷,病人口唇青紫加重,并感觉心口处内抽感,更加担心,遂来我处就诊。体貌特征:体胖面红(毛细血管扩张症),声音高亢,语速快。舌质嫩红,苔白厚腻,脉弦寸脉浮。双手因早年做豆腐,每年冬天肿胀发紫,易生冻疮。处方:桂枝10 肉桂10 当归12 通草9 大枣6枚 炙甘草9 白芍20 细辛6 3剂。1月18日复诊:心口内抽感消失,口唇青紫明显变淡,原方继服。按:本案笔者开方时思考良久,因为病人舌红,脉也谈不上细,尤其是用细辛时,刻意减少了用量,没想到竟然效果如此快捷。
徐苏蓝天:张,女32岁经常感觉咽喉有异物感3年余,3年前因为一次感冒后,出现咽喉有异物感,有痰不容易咳出,平时手脚比较怕冷,形体比较瘦,面白,西医检查:心肌缺血,颏下:咽喉有异物感,情绪低沉,口中和,小便清长,大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细沉,我当下以半夏厚朴汤原方5副,不效。细思,病人虽然以咽喉有异物感为主,但平时病人比较怕冷,形体比较瘦,口中和,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细沉全身是少阴虚寒证,经当归四逆汤加附子。方好下当归15,桂枝15芍药10细辛10甘草10大枣15附子9,5副,病人大悦,手脚以暖,咽喉有异物感消失,继续5副巩固治疗.体会:梅核气。这个病我们常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有的有效果,有的效果差,对于阳虚寒凝证我常用当归四逆汤加附子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形体瘦,脉细的病人可以大胆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