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中、小学校期末考的结束,被众多人艳羡的寒假又来了。老师们,40多天的假期,你准备怎么过?你是会休假的高手吗?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每年假期结束再上班时,都会听到不少同事深情地回味:唉!休个假,比特么上班还累!这句抱怨在同行看来,是真实表达。如果被非同行人听到,人家一定会瞥你一眼,回你一句:切,看把你矫情的,休那么多天还累啥?就不该安排什么寒暑假!
追根溯源 :这拉仇恨的寒暑假到底是怎么来的?
有一种说法,从孔子时代就有寒暑假了,不过那时候叫游学。游学是孔子离开固定的教学场所,带弟子周游各国,是为了增长弟子的学识,开阔眼界,这就算是假期。到底是因为假期去游学还是因为游学有了假期,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私塾放暑假叫塾假,为期十二天,后被人叫暑假。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旷世奇才鬼谷子,他的学生都是名人,庞涓、孙膑,毛遂等,授课地点是鬼谷洞,每到暑期鬼谷洞就被山泉水充满,无法上课只好放假。寒假则是因为春节,因为回家过年无法上课,就放假。
最近的说法是,晚清时学制改革,学习西方的制度,西方人多信教,周末做礼拜,所以放周末,同时也学习了西方的寒暑假。最早对寒暑假有明确规定的是1901年袁世凯制定的《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了放假时间,后被晚清各类学堂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国规定的寒暑假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逐渐形成了现在约定俗成的寒暑假制度。
读到这里,作为老师的我们,有必要发表一下获奖感言:感谢孔圣人,感谢鬼谷洞的山泉,感谢袁某人,感谢伟大的约定俗成,我们一定会在假期里,充分地休息,尽情地放松,绝不愧对历史悠久的寒暑假制度。
寻根问底:为什么越休假越累?
休个假,把自己累瘫了,这样的经历你有没有过?反正我有过。
刚放假,就把手机里的所有闹钟取消,睡觉起床全凭自然,待到日上三竿时,想想也别洗漱了,于是蓬头垢面,窝在沙发里,刷刷抖音,逛逛淘宝,看看小红书,追追热剧,累到眼干、头痛、颈椎不敢动。一日三餐,变成两餐或者无餐,一袋薯片,一块面包,就足可以满足已不活跃的口食之欲。一天下来,昏昏沉沉,啥正事也没干,还累得够呛。这是放假吗?不是,这是放纵。任何人都无权糟蹋自己的健康。
套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教师的假期应当这样度过:假期结束时,他不会因颈椎病加重而悔恨,不会因体重增加而羞愧,更不会因碌碌无为而自责。
按图索骥:我们该怎样休假呢?
曾看过粥左罗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指导我们如何在假期科学休息,借用过来,大家共勉。
01 不会休息的人=会上班的猪。假期的休息,是为了回来更好的工作。假期还要每天工作,整体上未必是高效率的。一场合理安排的旅行是必要的,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不去旅行也可以合理的安排休息。读一本一直想读的书,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和喜欢的人一起喝喝酒吃吃饭,都可以让自己紧绷的弦松一下。
02单一的睡觉睡觉睡觉,刷剧刷剧刷剧,游戏游戏游戏,逛吃逛吃逛吃... 都是最失败的安排方式,不合理的安排会让你越休息越累,最终陷入“刚休完假的人最需要假期”的窘境。
03脑力劳动的真正休息是“换脑”,休息的精髓是交替做不同的事情,让大脑区域轮流休息,而不是整个人去休息。
04假期少安排被动娱乐,多安排主动娱乐。二者多交替进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什么是被动娱乐?就是所有不太用动脑子的娱乐,比如长时间的看电视、发呆、刷抖音,俗称体贤娱乐。
什么是主动娱乐?就是需要你不停的动脑+耗体力的娱乐,比如打台球,打麻将,打球,骑车,爬山,竞技游戏等。
一句话:主动娱乐比被动娱乐,更容易维持长期的开心,是更好的休息。
05任何事情,都有边际效应。改变单一的安排,让假期丰富起来,当一件事进入更多的边际递减效应时,主动进入下一件事。工作,学习,被动娱乐,主动娱乐,都可以安排一些。不是假期不让你工作,但不能老工作,不是不让你去学习,但不能老学习,不是不让你娱乐,娱乐也要多一些形式。让假期丰富起来吧。
06学会用峰终定律创造完美假期,假期的美感是设计出来的,有节奏的设计一些峰值,尤其重视最后的终值。尽可能的让假期最后一天更有意义,千万不要觉得,最后一天随便安排一下,或者纯粹的收拾东西,纯粹的赶行程,都会降低这个假期的美感,最后一天安排一个美好的结尾,让假期更完美。
老师们,珍惜寒假吧!因为它是我们用三个半月的透支劳动换来的。希望大家在寒假里都能“休养生息”,休,即是休息,养,意为调养身体,生,即培养自己的兴趣,生发乐趣。息,意为积累,使自我成长。
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快乐、完美的假期,做会休假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