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王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衛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與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何者?魏居嶺厄之西,都安邑,與秦界河,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今以君之賢聖,國賴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齊,諸侯畔之,可因此時伐魏。魏不支秦,必東徙,然後秦據河、山之固,東鄉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公從之,使衛鞅將兵伐魏。魏使公子昂將而禦之。
【白話】
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公孙鞅告诉国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说:“秦国跟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互相是对方的心腹之患,如果魏国不能并吞秦国,那么,秦国就会并吞魏国,原因何在?在于魏国过于强大,它位于万山(指山西省南部诸山)之西,首府建于安邑(山西省夏县),西面跟秦国以黄河为界,东面独占山东(崤山以东)的利益。强盛的时候,向西侵略秦国,衰弱的时候,东方广漠平原,由它享受。幸而秦国托天之福,由你主持国政,国势蒸蒸日上。魏国却连年被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击败,尾巴国们纷纷脱离。我们最好利用这个时机,向它进攻。魏国新败之余,必然不能支持,它唯一的一条路只有把首府向东迁移,那么秦国横跨黄河,凭借山川形势,可以控制东方的广大封国群,这是天子大业。”嬴渠梁怦然心动,下令公孙鞅向魏国发动攻击。
魏國任命貴族魏卬率領大軍抵禦。
軍既相距,衛鞅遺公子昂書曰:吾始與公子驩;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昂以為然,乃相與會;盟已,飲,而衛鞅伏甲士,襲虜公子昂,因攻魏師,大破之。
【白話】
兩國兵團分別進入戰場,各就戰鬥位置。公孫鞅派人送一封信給魏卬,信上說:「從前,我在魏國的時候,我們是好朋友,而今我們卻成了敵對的兩軍統帥,雖然是奉國君的嚴令,但我內心並不願掀起這場戰爭。我盼望跟你見面談談,用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兩國之間的糾紛,然後舉杯痛飲,各自班師,使兩國人民,都得平安。」魏卬認為合情合理,親自出席會議。二人相見,把臂言歡,指天盟誓:兩國永為兄弟之國。可是等盟誓既畢,共同參加酒會時,就在盛大的筵席上,公孫鞅發動伏兵,生擒魏卬,秦軍乘勢向魏軍攻擊,魏軍崩潰。
魏惠王恐,使使獻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嘆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白話】
魏國國君(三任)魏罃得到報告,心膽俱裂,派使節到秦國表示願獻出河西地區(黃河西岸,陝西省東部),請求和解。魏國的河西既失,黃河險要,為兩國共有,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完全暴露,只好遷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魏罃嘆息說:「我恨我不聽公叔痤的話。」
秦封衛鞅商于十五邑。號曰商君。
【白話】
秦國賞賜公孫鞅,把商於地區(西起商邑【陝西省丹鳳縣】,東至於邑【河南省西峽縣】,東西航空距離一百一十千米)十五個城巿,封給公孫鞅,號商君。
齊、趙伐魏。
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白話】
齊國、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攻擊魏國。(趁魏國新敗,落井下石。)
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國王(十九任宣王)羋良夫逝世,子羋商繼位(二十任),是為威王。